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襄樊:地名之惑

(2009-04-13 19:57:54)
标签:

襄樊

襄阳

诸葛亮隐居地

文化名城

三国

分类: >>蜗居·微观襄樊

襄樊:地名之惑  襄阳与樊城两城隔汉江南北对望,后被合称为襄樊。古人不知后人如何围绕两城之名反复折腾,而现在官方正打算用确切动作回应外界揣摩:是城市整体更名襄阳,还是在内部建置上还原襄阳?大家正迫切求解。
  名称对一座城市的存续与发展究竟有多大的意义?至少追求增量(而不是文化存量)的当下,会给出显而易见的答案。
  
一场持续数十年的错误
  湖南大庸改为张家界,因景扬名;云南思茅改为普洱,因茶扬名。事实上,城市更名热潮从未间断,更多地区因为合并、升格衍生出更名的伪命题来。
  举个很著名的例子:只有生态资源没有经济发展的云南迪庆,非要改称子虚乌有的香格里拉,结果贻笑大方。
  看来,改名并非都能如愿以偿地成功,所谓名就功成。看看湖北,文味十足、积淀深厚的沔阳被改作了俗不可耐的仙桃,搞得蔡琴都找不到故乡了。历史文化名城荆州——荆州与沙市合并时,不幸被严重不负责任的人改称荆沙,这种浮躁肤浅的操作当然受到强烈抵制。无奈之下,国务院二度更改,还原两座城市“荆州”的名号。
  我们襄樊呢?两座紧邻的城池,显然“襄阳”名气大得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襄樊曾是中国轻工城市当中的佼佼者,如今在艰难转型后一直在寻求崭新的蜕变。城市名称也许是文化立市,继而崛起复兴的突破口。
  但是地名,也是尴尬襄樊无法愈合的伤口。多少年来,襄阳古城岿然不动,而“襄阳”建置却被整体逐出古城,在隔江东北五六公里外移址重建,如今所谓的“襄阳区”其实与历史上的襄阳古城毫无关联,以至于慕名抵达的游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官方尴尬也很多。大韩民国也有汉江,也有襄阳。韩国襄阳历来保持与中国襄阳的官方联系,双方定期互派观察员了解对方政经人文的走向与动态。现在的问题是:韩国襄阳郡官员还要不要去襄阳古城以外的襄阳去考察?他们究竟去哪里寻找襄阳?
  事实证明:襄阳区建置的移植与复制是不尊重历史的,当然也是错误的、不严肃的。
  原来百姓只需要被尊重
  关于襄樊更名的事情,网路上争得沸沸扬扬。最近五年,襄樊决策层频繁更迭,旅游在今年重被提上重要议程并上升至拉动增长的动力极。主政者通过各种场合发出“主打三国文化牌”的声音,这种高调的声音远超出行动的想象。
  襄阳,这两个字太具诱惑了!在当下的襄樊,更名事端在政界与民间保持异乎寻常地一致,这种强力共振的力量正在被进一步放大。
  在政界,更名底里的经济收益一旦被诉诸报告就实在太有说服力了。正常的表述,应该是襄樊太需要发展了……要透过襄樊城市综合影响力不强的表象,看到城市发展远远不够这个主因。
  那么,再现襄阳显赫的历史渊源对草根意义何在呢?原来大多寻常百姓都有出门在外被人蔑视的经历,他们仅只需要还原多年以前被人尊重的过往。这种情味浓郁的自然流露,成为更名(还原)工程的有力推手。
  关于襄樊,年轻人中流传这样一个有趣又无奈的版本:我们襄樊就是那个襄阳撒,就是《射雕英雄传》里头郭靖、黄蓉镇守的襄阳撒,知道了吧——政界是否该为城市发展不够感到羞愧、抑或是否有过此种抱歉的心情呢?
  总体上看,襄樊无论如何要为襄阳正名了。其实这个据说棘手而且浩繁的工程只是在还原历史,既然都知道确切结果,那就不必为此焦灼甚至口仗。既然负重上路,保持快乐的心境就非常重要。用时髦话说,“快乐是一种能力”。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链接:刁民的胜利:过江收费终结回眸[一个被《南方周末》关注的中部城市,以其独特的中庸之道向前行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