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元宵节襄樊老河口欧阳修襄樊一中 |
分类: >>踪迹·行行摄摄 |
正月十五,还没尝到汤圆的滋味,祝福短信接着就铺天盖席卷过来。除了转发大同小异的文字,就是晚上出行的预约。夜色中春风骀荡,正好可以融化激情。
掌灯时分,车水马龙。摩肩接踵,亦步亦趋。
耳机里杨小琳《人约黄昏》正循环不停,由柔软弦乐衬托出来的琵琶太息,叫人重温古典意向的相遇。想起《大明宫词》里年轻的对视,那个时候时光就在他们脸上停滞,他们戴着面具却依然感受彼此的美丽。
襄樊一中的黄昏属于学子,手工灯笼还有数百条灯谜正点燃他们的憧憬,延续十九年的盛会,让校园成为传承的圣地。两名喜悦的女子定格在卡片机里,她们都有平实的脸庞,也许不再需要未知的相遇。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常人一般揣测,写出《醉翁亭记》的不曾会有缠绵的经历。这《生查子》的确出自欧阳修之手,词人与湖北襄樊还有深厚的渊源——出身寒门,四岁丧父,母亲只能用芦杆画地教他识字。当他来到随州任官的叔父身边,才开始拥有人生全新的起点。苦读中第然后走入仕途,其间几番起伏、辗转数地,曾在襄樊属下的光化(老河口市)做过县令。
为人耿直,满怀抱负,遭遇坎坷,终得圆满。今人捧读到的浪漫诗文,仍要联翩浮想。
街道在人群散去后静默,像隔岸刚刚盛开的焰火。回家,忽然变得遥远。
打开祝福的电话,再次感谢朋友迟到的简短牵挂。
夜色,回头。这节日对我们有多大意义,我们只需隔膜欣赏人们的欢愉。
正午时分,两个人透过玻璃远眺广场宽阔的阳光,看路人来往匆忙。十元简餐,足以回味整整一年……■
阅读链接:襄樊放飞孔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