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霞,你一定要做回原来的你!

(2007-12-07 18:33:49)
标签:

央视

海霞

新闻联播

北广播音与主持

时评

分类: >>声色·影音天籁

  一大早打开新闻链接,满眼都是《央视女主播海霞在新闻联播中亮相》的消息。内部岗位调整在哪个单位都很寻常,为何受到如此瞩目的关注呢?
  
喜欢海霞,从早年的《现在播报》开始。在国外,晚九点是新闻播报的黄金时间,坐上九点档主播的位置很叫人羡慕。但在中国国内,传统时段的人们没有接收资讯的需求。随着外来电视机构的落地,在传媒研究者眼里,晚新闻逐步成为高端人群的信息大餐时间。毋容置疑的是,中国中央电视台受到国外与港台电视机构新闻收视的逼迫,不得已走上革新之路。海霞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中国主流媒体奋起改革的走势。海霞与《现在播报》应运而生,时效性、信息量、播报速度都显然区别于传统的制播模式。甚至有人开玩笑说,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从海霞开始提速。
  
官方新闻生产的迟滞,折射出政务运作的迟钝。然而人们不再麻木,出于对传统慢板的痛恨,越来越多的观众喜欢上海霞。关于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干预,我们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对“海霞速度”或者海霞播报风格的现时理解,有助于政界进一步提高政务处理的效能。
  
很有意思的是,国内播音教学对语速都有硬性规定,随着时代发展,每分钟播报字数逐步提高,从最初140字提高到如今的170字乃至更高,足见受众对即时新闻与状态革新的需求。海霞流畅、快速,尤其在语义或逻辑重点上的起伏,将播报者个人风格融入到讯息中间。而依据学院定律,新闻播报是不能有主观色彩的。但大家喜欢上一脸微笑的海霞,晚上总是准点打开电视,新闻竟然变作轻松的消费;有时屏幕上的倦容,会让喜爱她的朋友感到担忧。
  
海霞出现在《新闻联播》居然可以成为新闻,说明了什么?我的理解,大家多么渴望一种革新的力量能够上升为主流——这让人想起早前“解说事件”中无辜的海霞。今年七月,海霞在淮河洪涝灾害专题节目中,连线问询分洪现场的记者“我看到大坝周围有很多围观的群众,都带着过年的心情,是这样吗?”这一言论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一部分网友指责她伤害了安徽王家坝人民的感情。但他们忽略了海霞的一贯风格,这种断章取义式的放大,如果不是出于恶意,就只能算作无知。
  我敢说,海霞进入《新闻联播》并非个人意愿,她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领域,在这个领域她可以做得更加优秀,她的优秀让她在晚间都不会孤独。
  海霞既然没有什么苛求,因此就不必为此改变什么。
  
海霞,你一定要做原来的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