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襄樊老河口朱桂琴捐肾救夫十大爱情故事草根生活 |
分类: >>市井·草根素描 |
还记得当选“2006中国十大爱情故事”之首“捐肾救夫”的故事么?农妇朱桂琴捐肾救夫情动楚天,感动无数国人。他们现在过得还好么?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赶到鄂西北小城老河口市采访——他们那样热爱生活,却依然挣扎在苦痛边缘。
责任,让朱桂琴南下打工
7月19日上午,我们在老河口市洪山嘴镇牛王庙村一组的县乡公路边,找到李广明的家。
这是一栋普通的农家小院,屋里除了电视机,看不到任何值钱的家当。李广明还在镇上,他六岁的儿子正坐在墙边竹床上看动画片。“妈妈呢?”“妈妈到广州玩具厂打工去了。”这让我们非常意外,丈夫需要照顾,朱桂琴怎么舍得外出打工呢?
三十分钟后,我们第一次在媒体以外见到李广明。他的体检结果昨天刚刚出来,看上去脸色蜡黄、眼睑浮肿,不过话语依然有力。在他心里,妻子是给予他第二次生命的人,更是新生之后的精神支撑。是什么让他们分开?
“我一个月的药钱就要2000多块,我又做不了重活,桂芹只好去深圳玩具厂打工,月工资多的能有1000多块……现在最大的压力是我的药费和体检费”。
之后,我们见到让这对患难夫妻倍感压力的药盒:罗氏骁悉(吗替麦考酚酯胶囊)一盒为10天用量,单价770元;新赛斯平(环孢素口服溶液),一瓶为15天用量,单价1550元。
因无力买药,李广明不再服用罗氏骁悉,改为国产的百令胶囊了。即便如此,家里仍入不敷出。上个月在无力买药的情况下,他向老河口市民政局求助,拿到2000元“救命钱”。
除了终身服药,李广明还必须定期体检,以保证移植肾脏的正常运转。手术成功后,他一直在100多公里外的十堰市东风医院体检,一方面能让治疗医院跟踪康复情况;另一方面,可用低于定价的钱购买当地市民用医保卡买到的多余药物.“肾功能检查20元,环孢素检查240元,来回坐车50元,每周去十堰体检就要花费300多元。”对李广明来说,这已经是最低支出了。
体内肌酐是衡量肾脏移植病人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为节约体检费用,近段时间李广明凭感觉服药,以至于体检指标远超出正常水平。7月3日体检结果显示肌酐为211(正常指标为44—132 umol/L),7月13日体检结果为162,始终高于正常指标。
自救,却陷入更大困境
为保证李广明健康生活最起码的医疗费用,今年四月,朱桂琴狠心南下打工。
说起朱桂琴求职的经历,李广明一脸的不安。“她只有一个肾脏,体检都说不合格,不管咋解释,老板都不要”。后来,在好心老乡的帮助下,朱桂琴进入现在的玩具厂上班。
事实上,为解决肾脏移植康复巨大的医疗支出,夫妻俩曾试图发展副业自救,但两年时间,亏进去一万多元。
2006年元月,李广明通过信用社和亲友借贷,筹款24000元种植木耳。小两口买回1000多根耳杆,点上菌种后焦急期盼着收获。一直持续的干旱少雨天气,让他们失望之极。到八月份,卖出的木耳收回不到8000元。而今年,诺大的耳杆架子,长出的木耳还不到一斤!
四月正是草长莺飞的烂漫春季,朱桂琴无奈南下,两公里外的自留地里如今杂草丛生,七八亩玉米和芝麻几乎见不着苗了。李广明体力不行,请人又需要花钱,哥哥、嫂子也只能隔三差五抽空帮忙照看,地里的庄稼让人揪心。今年夏天,李广明家果园里的桃子、杏子由于缺少技术管理长势不好,也没卖出好价钱。
这个用亲情维系的患难之家、这对用彼此生命相互支撑的患难夫妻,在襄樊和深圳饱尝分离之苦。
痛苦,让他们更加坚强
李广明是骑着摩托车回家的,这让我们很是吃惊。医生早有警告,为减少肾脏压力、避免外界感染,肾移植病人不能做剧烈的体力劳动,也不能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对这个疑问,李广明先是苦笑。“我病这么严重,又不能做事,心里着急啊。我就这个摩托车了,心里难受就骑出去转转。”说完,他尽力扭过头去。在这个寻常的乡村汉子心里,埋藏着常人难以体会的痛楚。
“在老河口,像我这样的情况有七八个。我们临近村子有两个肾脏病人,现在快不行了。”李广明对健康的担忧,令自己不时感到无法驱散的焦灼。
过了这个暑假,孩子就上小学了。怎样给孩子报名,李广明想不敢想。他眷念妻子和孩子,自己却无能为力。渡过难关,似乎只有等待。
儿子坐在李广明身边看动画片,嘴里嚼着爸爸刚从集镇上买回的油饼,毫无顾忌地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他刚刚六岁,已经懂得照料自己的生活,在爸爸的提醒下,小家伙还给我们准备茶水。
朱桂琴南下打工,李广明深感内疚与不安。“她过段时间就在公用电话亭里打电话回家,问我的病情,提醒我按时喝药,安慰我不要操心。”
为了让李广明好好休息,我们交谈的时间只有四十分钟。
他们的爱那样深沉,他们的等待那样焦灼。真心祝福这份小城大爱,长久、更长久!■
新闻链接:农妇朱桂琴捐肾救夫
2004年5月,老河口市洪山嘴办事处农民李广明被诊断为尿毒症。看着丈夫饱受疾病折磨,朱桂琴毅然决定捐肾救夫。经查,夫妻俩血型均为O型,组织配型也符合要求。2004年8月15日,这例全国罕见的夫妻活体肾移植在十堰市东风总医院手术成功。
2006年11月,在由中国妇女报社和湖南省岳阳市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当代十大爱情故事”评选中,朱桂琴、李广明的爱情故事以得票第一入选。活动组委会评价朱桂琴:"为了爱人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充分体现了平凡之中的伟大和高尚。"颁奖词说:"朱桂琴,一名普通的农家女子。她在丈夫李广明肾脏衰竭生命垂危之际,毅然献肾救夫,以感天动地的义举,诠释了爱情的真谛,演绎了一幕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这一切仅仅因为‘我的一半是你’。”评选活动中,中国妇女报报道《我的一半是你》被网友广泛转载。
2005年12月,朱桂琴被评为首届“感动老河口十大年度人物”.2006年1月,朱桂琴当选首届“感动襄樊十大新闻人物”。此后,中央电视台《讲述》和《当代工人》栏目先后对朱桂琴捐肾救夫的事迹进行了采访报道。
责任,让朱桂琴南下打工
7月19日上午,我们在老河口市洪山嘴镇牛王庙村一组的县乡公路边,找到李广明的家。
这是一栋普通的农家小院,屋里除了电视机,看不到任何值钱的家当。李广明还在镇上,他六岁的儿子正坐在墙边竹床上看动画片。“妈妈呢?”“妈妈到广州玩具厂打工去了。”这让我们非常意外,丈夫需要照顾,朱桂琴怎么舍得外出打工呢?
三十分钟后,我们第一次在媒体以外见到李广明。他的体检结果昨天刚刚出来,看上去脸色蜡黄、眼睑浮肿,不过话语依然有力。在他心里,妻子是给予他第二次生命的人,更是新生之后的精神支撑。是什么让他们分开?
“我一个月的药钱就要2000多块,我又做不了重活,桂芹只好去深圳玩具厂打工,月工资多的能有1000多块……现在最大的压力是我的药费和体检费”。之后,我们见到让这对患难夫妻倍感压力的药盒:罗氏骁悉(吗替麦考酚酯胶囊)一盒为10天用量,单价770元;新赛斯平(环孢素口服溶液),一瓶为15天用量,单价1550元。
因无力买药,李广明不再服用罗氏骁悉,改为国产的百令胶囊了。即便如此,家里仍入不敷出。上个月在无力买药的情况下,他向老河口市民政局求助,拿到2000元“救命钱”。
除了终身服药,李广明还必须定期体检,以保证移植肾脏的正常运转。手术成功后,他一直在100多公里外的十堰市东风医院体检,一方面能让治疗医院跟踪康复情况;另一方面,可用低于定价的钱购买当地市民用医保卡买到的多余药物.“肾功能检查20元,环孢素检查240元,来回坐车50元,每周去十堰体检就要花费300多元。”对李广明来说,这已经是最低支出了。
体内肌酐是衡量肾脏移植病人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为节约体检费用,近段时间李广明凭感觉服药,以至于体检指标远超出正常水平。7月3日体检结果显示肌酐为211(正常指标为44—132 umol/L),7月13日体检结果为162,始终高于正常指标。
自救,却陷入更大困境
为保证李广明健康生活最起码的医疗费用,今年四月,朱桂琴狠心南下打工。
说起朱桂琴求职的经历,李广明一脸的不安。“她只有一个肾脏,体检都说不合格,不管咋解释,老板都不要”。后来,在好心老乡的帮助下,朱桂琴进入现在的玩具厂上班。
事实上,为解决肾脏移植康复巨大的医疗支出,夫妻俩曾试图发展副业自救,但两年时间,亏进去一万多元。
2006年元月,李广明通过信用社和亲友借贷,筹款24000元种植木耳。小两口买回1000多根耳杆,点上菌种后焦急期盼着收获。一直持续的干旱少雨天气,让他们失望之极。到八月份,卖出的木耳收回不到8000元。而今年,诺大的耳杆架子,长出的木耳还不到一斤!
四月正是草长莺飞的烂漫春季,朱桂琴无奈南下,两公里外的自留地里如今杂草丛生,七八亩玉米和芝麻几乎见不着苗了。李广明体力不行,请人又需要花钱,哥哥、嫂子也只能隔三差五抽空帮忙照看,地里的庄稼让人揪心。今年夏天,李广明家果园里的桃子、杏子由于缺少技术管理长势不好,也没卖出好价钱。
这个用亲情维系的患难之家、这对用彼此生命相互支撑的患难夫妻,在襄樊和深圳饱尝分离之苦。
痛苦,让他们更加坚强
李广明是骑着摩托车回家的,这让我们很是吃惊。医生早有警告,为减少肾脏压力、避免外界感染,肾移植病人不能做剧烈的体力劳动,也不能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对这个疑问,李广明先是苦笑。“我病这么严重,又不能做事,心里着急啊。我就这个摩托车了,心里难受就骑出去转转。”说完,他尽力扭过头去。在这个寻常的乡村汉子心里,埋藏着常人难以体会的痛楚。
“在老河口,像我这样的情况有七八个。我们临近村子有两个肾脏病人,现在快不行了。”李广明对健康的担忧,令自己不时感到无法驱散的焦灼。
过了这个暑假,孩子就上小学了。怎样给孩子报名,李广明想不敢想。他眷念妻子和孩子,自己却无能为力。渡过难关,似乎只有等待。
儿子坐在李广明身边看动画片,嘴里嚼着爸爸刚从集镇上买回的油饼,毫无顾忌地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童年。他刚刚六岁,已经懂得照料自己的生活,在爸爸的提醒下,小家伙还给我们准备茶水。
朱桂琴南下打工,李广明深感内疚与不安。“她过段时间就在公用电话亭里打电话回家,问我的病情,提醒我按时喝药,安慰我不要操心。”
为了让李广明好好休息,我们交谈的时间只有四十分钟。
他们的爱那样深沉,他们的等待那样焦灼。真心祝福这份小城大爱,长久、更长久!■
新闻链接:农妇朱桂琴捐肾救夫
2004年5月,老河口市洪山嘴办事处农民李广明被诊断为尿毒症。看着丈夫饱受疾病折磨,朱桂琴毅然决定捐肾救夫。经查,夫妻俩血型均为O型,组织配型也符合要求。2004年8月15日,这例全国罕见的夫妻活体肾移植在十堰市东风总医院手术成功。
2006年11月,在由中国妇女报社和湖南省岳阳市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当代十大爱情故事”评选中,朱桂琴、李广明的爱情故事以得票第一入选。活动组委会评价朱桂琴:"为了爱人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充分体现了平凡之中的伟大和高尚。"颁奖词说:"朱桂琴,一名普通的农家女子。她在丈夫李广明肾脏衰竭生命垂危之际,毅然献肾救夫,以感天动地的义举,诠释了爱情的真谛,演绎了一幕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这一切仅仅因为‘我的一半是你’。”评选活动中,中国妇女报报道《我的一半是你》被网友广泛转载。
2005年12月,朱桂琴被评为首届“感动老河口十大年度人物”.2006年1月,朱桂琴当选首届“感动襄樊十大新闻人物”。此后,中央电视台《讲述》和《当代工人》栏目先后对朱桂琴捐肾救夫的事迹进行了采访报道。
前一篇:襄阳城久雨,汉城门跨塌
后一篇:一个人的隆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