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隐逸的诗情

(2006-08-17 09:52:22)
标签:

老河口

听蕉书院

历史风物

分类: >>踪迹·行行摄摄
  旧城里散存的老房子是一种诱惑,洇润在青石砖瓦间的古风民俗常常让我陶醉,这个周末,我沿着北城狭窄的街巷继续寻访之旅,期待能有更新的发现。在巡司街口一堵没有雨檐的门楼上,我艰难辨认出“听蕉书院”四个斑驳大字,不觉间走进院落。 
  初秋灰色的天空下,老院满眼凋敝。丛生的荒草里,一栋高大的两层砖楼默立中央。顺着甬道拐弯,我找到砖楼的正门。
  砖楼坐南朝北,南北轴线两侧分列等高的厢房,北头一排红砖房截断了书院通往临江小街的大门,无檐的牌楼应该是书院早先的侧门——明显的外来式样区别于小城传统的大户民居。当我沉浸在发现的惊喜里时,东边漆黑的云层急速地压过来,转瞬便大雨如注,我只好躲在红砖房的屋檐下。一个干瘦的老头机警地探出头来,显然听见了外面的动静。我赶紧说明来意并虔诚地打听书院的典故。“不知道!”他极不耐烦地连声回应,然后是驱逐式的关门声。
  我并不惊愕。我曾在京城的辟才胡同拜访过面目全非的齐白石故居,杂乱的民房外面是拥挤的菜场肉档,如果不是院门上那块文物保护的铭牌,有谁相信这里承载过一段奇异的人生呢?
  眼前书院的门礅与石阶保存完好,黑白两色卵石铺就的甬道虽半没在土里,却依然透露着旧时主人雅致的情怀。甬道尽头通向巍峨主楼正厅的大门,门框弧角规整流畅,宛留着百年前的南洋遗韵。浓郁的粤地风格,加上听蕉的提示,依稀可见当年浪迹天涯的旅人正隔着迢迢乡关,怀念那南国的雨声。这安宁的书院距离江岸百步之遥,往来船坞码头极为便利,又稍稍避开了鼎沸的人声,从临江的古街跨进书院,迎面即是飞檐画栋、花影扶疏的景观,是何其缱绻飘逸!初春的清晨,驻足二楼宽阔的环廊,隔着岸边栉比的船帆,一定望得见如黛的远山;秋凉之夜,透过明月的清辉,秋江上点点摇曳的渔火会悄悄拨动如梦的心弦。
 
  如今,围困在众多现代民居之中的美庐几成危楼并已无梯可登。中庭花坛里倾倒的桂花树已撑满了两栋厢房围就的天空,姿态依然雍容安闲,只是少了听蕉的心情,即使花开时节,怕也难再现花落人独立的优美意境了。我呆立在桂花树下,听见街道上电声喇叭里不知疲倦的叫卖,还有远处江面上渔船粗鲁的马达。
  大雨初歇,我在黄昏时分走出破败的书院,似乎聆听到旧时主人殷切的叮咛。抚摸院门被风雨销蚀的牌楼,竟像抚摸自己不曾远去的青春——世事更易,听蕉楼颓而不倒,显示着坚持的力量,寂寥的院落里,连荒草都浸透着诗意的芬芳。
  回望高大的楼宇,夕阳为它覆盖上告别的金色,掩盖了刺眼的残破。城市里仅有的隽美田园,此时惊醒在辉煌的悲凉中,它孤独的诗心在蒙垢的岁月里自顾低吟浅唱!
  我举起相机——我只能用一种肤浅的方式纪录下荒径陋巷里轶落的寂寞诗情。■
 
 
  听蕉书院:湖北省老河口市河南馆道子12
  原屋主:李鸿涛,当地富绅,解放后被人民政府镇压。现存一百多年历史的三栋南洋欧式小楼(原空中有走廊相连),主楼已成危房。
  现户主:1950年代作过手工业联社,酒厂车间,后为市酒厂所有。住职工7家,一层有搭建棚屋一间,临街两间已面目全非,仅存门楼。
  讲述人:向先生
  探访人:行者
  拍摄时间:20050801/PM4;00
【鸣谢行者兄现场踏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真话的力量
后一篇:表弟的婚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