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地球上许多繁盛的古生物物种,比如恐龙、猛犸象、剑齿虎等等,它们为什么会集体灭绝?如果说恐龙的灭绝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的,那其他物种怎么能安然无恙呢?
答:作为爬行动物的杰出代表,恐龙的生与灭都轰轰烈烈。它们曾经是那样突如其来,然后就是独步天下称雄一时……但很遗憾,恐龙还没来得及进化自己,它们在地球全面进入进化期之前就灰飞烟灭了。
当年的恐龙可以分出三大类型:陆地型、水游型和飞跃型。三种恐龙的体积各有大、中、小,还有超大型的不等。它们的体表有鳞状、羽状、甲状和骨齿状,及鳞羽状等十余种。
恐龙是个大家族,种类很多。它们拥有一些共同的特征:1、食量大,餐次少。2、血温低。3、同种类间不互食(食腐恐龙和恐龙灭绝期例外)。4、生育能力偏低。5、没有筑穴能力和居穴需求。6、没有群体性,每个恐龙都独来独往,同类间既无敌意,也没有亲近感。
恐龙属于地球的“先民”,品性质朴而单纯。它们每天的生活内容十分简单,由于没有天敌,恐龙看上去是一副懒散随意的模样。哪怕是那些长相凶狠的食肉恐龙,也只在进食的一瞬间,形象陡生威猛,过后都是一副呆定木然的神情。
恐龙们平日里的活动不过是走走看看,鸣叫几声,累了就躺靠着歇息。那些生有翅翼的恐龙也不例外,只偶然腾空一跃,从不在天空作远距离的飞翔。因为没有居穴,恐龙的生栖显得自由自在,随遇而安。
一代代繁衍生息,从原种代恐龙到灭绝代恐龙,它们的外观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变,行为上也没有什么值得一说的进化举措。众多恐龙还有一些共同的缺憾,如脑体比例失调(躯体太大,脑体太小)和脑发育不良。在恐龙的总体数量中,有五分之一的恐龙接近呆傻恐龙,有些恐龙有先天感官缺陷,不会鸣叫或没有嗅觉……
恐龙的灭绝与小行星撞击地球不相关联,恐龙的灭绝从现象上看有四方面的因素:
一、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加大。
二、水质土质改变。
三、食物减少。
四、繁殖能力下降。
在恐龙漫长的生存岁月中,气温也有高低起伏的变化,但都未能危及它们的生存。不过这次致恐龙于死地的低温期却不比以往,这一次低温主要表现为地表昼夜温差加大。恐龙虽然属于抗寒动物,但因为它们从来就没有居穴,又不具备日行夜眠的生命节律,于是一部分恐龙在寒冷的长夜中,冻病而死。
水质与土质的改变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由于水生植物和鱼类的发展,水中的微生物既增加了数量又增加了种类,以往的“纯净水”,越来越趋于复杂,越来越不纯净了。土质的改变也是如此,土壤中杂菌丛生,这些都是恐龙纯净的腔肠所难以接受的。恐龙虽然身形巨大,免疫系统却十分薄弱,它们无法应付越来越丰富活跃的生态环境,而罹患疾病。
恐龙自面世以来一直处于居食无忧的生境,因为气温的关系造成食物短缺,这使得广大恐龙饥不择食,胡吃乱咬,一些恐龙竟被饿死。
作为早期物种生物,恐龙的繁衍能力受到了先天的影响,原来就不怎么强旺,在一派饥寒交迫的情形下,性力更是大退。
地球早期的生物远不止恐龙、剑齿虎和猛犸象这些。早期动物集体的灭绝和后来动物集体的进化一样,各有各的原因,各有各的方式。地球造化物种的灭绝也相当于是一种淘汰吧,能够存活下来的大部分是具有进化潜质和进化能力的物类。
恐龙的灭绝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并且有多种假设和推论。我认为,地球热能释放的不均衡性,是它们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恐龙的灭绝对于地球前赴后继的进化动物,具有特别的意义,因此你也可以把它们理解为是天诛地灭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