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所在
(2016-03-18 22:59:38)
标签:
时尚文化情感健康教育 |
分类: 生活随笔 |
生命所在
丛中
一、我如何知道“我是存在”的?
自体(self)存在感的心理依据是:
1、我感受着我的身体和内心的各种感受,这让我感觉到我的存在;(主体的感性存在)
2、我正在进行着的思维及行为,这让我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主体的理想及行为存在)
3、照镜子,看到镜子里的“我(他)”,我是他,他是我,“他”是我的存在;(自身作为客体的存在)
4、从别人对我的关注和评价中,获得自体存在;(在人际关系中,自身作为客体的存在)
5、我跟你相互对视,我感到“你存在,我存在,我们同在”。(主体间性中的自体存在)
二、主体存在与客体存在
儿童喜欢画画,大致有三个前后环节:
首先,手里拿着画笔,把内心的情感(包括创作灵感)绘画出来,抒发出来;(主体存在)
第二步,画完之后,独自看着自己刚完成的画作,进行自我评价和欣赏;(自身作为客体的存在)
最后,把自己的画作拿给别人看,与他人分享,听取别人的看法与评价。(在人际关系中,自体作为客体而存在,自体在主体间性中的存在)
表达性艺术治疗,包括唱歌舞蹈、书法绘画等,第一步是无拘无束地表达自体内心的感受和想法;第二步,回头看自己的作品,对作品及其潜意识含义进行重新的自我认识;第三步,与治疗师分享、讨论,听取治疗师对自己的作品及其过程的感受和看法。评论者借此投射出自己的潜意识。
艺术表达者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其中包含着客体关系、自体的主客体关系、主体间性。
我们每天的生活与做事,大致也包含了这样三个环节。
三、我该怎样去生活?
现代人,无论学习或工作,往往总是被要求完成别人交给的作业,达到别人提出的标准,在社会他人的要求、监督下或评论中、竞争中,被动地生活着。跟儿童绘画和艺术表达性治疗相比,现实生活中的人,总是被当作“客体”,被塑造,最欠缺的是跟自己在一起,绽放主体的生命热情,去自由自主地创作、活着。
生活,就像是艺术。
每个人处置自身的生命,就像是艺术家,以生命做笔墨,以时间当画布,绘出生命的图画。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最巨爽的是“生命灵感的发挥和创作过程”,它能够让个体充分体会到自身生命的存在,能够极大地提高个体生存的幸福感,表达出生命存在的本意。生活,不是做给自己看的,也不是秀给他人看的。(假性自体)
生命所在,冷暖自知,好自为之吧。
2016-3-1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