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区教坛新秀评比小学语文试卷

(2010-12-20 12:36:06)
标签:

语文交流

杂谈

分类: 教研笔记

塘下教育学区第三届小学教坛新秀评比

语文教师专业知识考核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

题 号

总分

得 分

 

 

 

 

 

 

 

 

 

 

第一部分   教育心理学、师德、政策法规

一、填空题:(每一横线1分,20分)

1、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主要包括6部分内容,分别是爱国守法、                          、为人师表、         

2、我国现行的有效教育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等。

3、《给教师的建议》的作者是苏联的                ;《爱的教育》的作者是         (国家)的亚米契斯;“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句话出自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         》。

4、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大多同意把广义的知识分成两大类:一类为

              知识,另一类为            知识。

5、“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此话让我们想到两个成语:

                   ;从心理学上讲,这就是学习的       现象。

6、原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在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差异,那就是“            ;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        曾大力提倡发现式教学方法,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课程改革的领导者;创立“生活教育”学说的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           ,他曾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         。”

7、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                 等。

 

第二部分  学科专业知识、教材教法(80分)

二、古诗词积累(15分,每一横线1分)

A操千曲而后晓声,                 
B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三而竭。
C千门万户瞳瞳日,                
D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               。 
洛阳亲友如相问,                  。 
F却看妻子愁何在,                       

G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H_____________,博观而约取。

I东边日出西边雨,___________________  

J衣带渐宽终不悔,                      

K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

L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__    

M桃李不言,                     

N                        ,相逢何必曾相识。

O马上相逢无纸笔,                    

三、语文知识积累:(17分,每一横线0.5分)

(1)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包括风、雅、       三部分。

(2)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          ,号称“         ”。

(3)曹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剧作家,有代表作《          》等;《唐吉诃德》的作者是西班牙作家           ;《老人和海》的作者是美国作家           

(4)“只要人不老,心不老,生活永远美好。”这句话韵律上的特点是运用了             

(5)人教版教材中选用了许多我国文学大师的作品,有     的《猫》、有      的《和时间赛跑》、有        的《荷花》、有       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等。

(6)语文是最重要的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要求5~6年级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字的习作。

(7)《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写的是          (人名)的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是          (国名)著名作家安徒生最出色的童话作品之一。

(8)有人用“偷天换日”表示“奏”和“春”这两个字的变化。如果用“水落石出”表示“波”和另一个字的变化,这个字是     

(9)中国书法所谓的“颜筋柳骨”是指             的书法特色。

(10)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所使用的识字读本是《____   》、《百家姓》和《______   》。

(11)《说文解字》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字的成果,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诂不可缺少的桥梁。这部书的作者是      

(12)刘向说:“书犹药也,                   。”

(13)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                   !”

(14)据你对语言的感悟,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写词语(不能重复用词)。

读书,能使   的心变得宁静;读书,能使枯燥的心变得湿润;读书能使贫脊的心变得     ;读书,能使平庸的人变得多姿多彩。

(15)根据拼音写汉字。

shān(    )然泪下   gǔ(     )惑人心     鞠躬尽cuì(      

(16)把成语补充完整。

言简意(     )  中流(     )柱        纷至(     )来     

四、文言文阅读 (9分)
                      东坡食汤饼①   陆游
    吕周辅言:东坡先生与黄门公②南迁③相遇于梧、藤间④。道旁有鬻⑤汤饼者,共买食之。恶⑥不可食。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徐谓黄门曰:“九三郎⑦,尔尚欲咀嚼耶?”大笑而起。秦少游闻之,曰:“此先生‘饮酒但饮湿’⑧而已。”
 【注释】①汤饼:面条。②黄门公:即苏轼弟苏辙。③南迁:贬谪到南方。④相遇于梧、藤间:绍圣四年苏轼贬海南,苏辙贬雷州,南行途中两人相遇于梧州、藤州之间。⑤鬻:卖。⑥恶(cū):通“粗”。⑦九三郎:苏轼对弟弟的称呼。⑧饮酒但饮湿:只管饮酒,莫管它的味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恶不可食(      ) (2)徐谓黄门曰(        ) (3)秦少游闻之(       
2、找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例句:道旁有鬻汤饼者,共买食之
  A.录毕,走送之             B.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辍耕之垄上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黄门置箸而叹,东坡已尽之矣。

                                                                           

4、从苏东坡的言行中.你可以看出他是个             的人。(2分)

五、现代文阅读(9分)

                                       蘑菇转了一个弯

   ①那一年,我即将大学毕业,为了找个单位,天天出去“扫街”,但仍一无所获。我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找了几家建筑设计院,人家要的不是博士就是硕士。一负责人看着我的简历说,你读书时,还获过不少奖,不错!可是,我们这里暂时不缺建筑设计方面的人才,要不你先来我们这里干个保安什么的吧!等有机会再安排你。
    ②这番话点燃了连日来积压在我心头的委屈,好歹我也是个优秀毕业生啊,让我去干保安,也太小看人了!我一口回绝了那家公司。那段时间我非常苦闷,就回了趟老家。
    ③父亲问我为什么回来,我便把找工作的遭遇向父亲说了。
    ④父亲听后笑了笑,说:“现在像你这样心态的年轻人很多。算了,别想了。哎,对了,这几天山上蘑菇正多,你不是最喜欢喝蘑菇汤吗?明天咱们去采吧。”
    ⑤父亲的话引起了我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⑥这天晚上,我睡得很香,梦中又见到了满山鲜嫩的蘑菇,闻到了蘑菇汤浓浓的香味……
    ⑦没想到第二天早晨,当我和父亲来到山上时,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采了。父亲说:“咱们晚了一步。”我听了很失望,今天的蘑菇汤喝不成了。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咱们摘一些山果回去吧,这里的山果没有打过农药,也是绿色食品呢!”
    ⑧于是,我和父亲就动手采了起来。别看父亲50出头的人了手脚还挺利索,我明显赶不上他的速度。一顿饭工夫,我们便摘了满满一麻袋山果。父亲说:“今天摘的山果太多了,咱们也吃不了,这种鲜东西,搁几天就会坏的,咱们一起背到镇上的水果店去卖给他们。”
    ⑨没想到还真卖了不少钱!这时,父亲让我在水果店等他片刻。一会儿父亲就拎了满满一袋子东西回来了。
    ⑩午饭时,父亲竟然给我做了一锅香喷喷的蘑菇汤,我很吃惊,蘑菇不是都让人采走了吗?
    ⑾父亲看出了我的疑惑,说:“蘑菇是我用卖山果的钱买的。如今我们这里的人都喜欢在山上采摘一些东西去卖钱。其实,当很多人都在抢同一样东西时,我们不一定能够顺利得到,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走一些弯路,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捷径并不多。可是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啊! ”
    ⑿我明白父亲的用意了,父亲是用这件事来启迪我啊!
    ⒀后来,我还是去那家公司做了保安,一个偶然的机会,领导发现了我的才能。当时领导很惊诧地问我,原来你还是个专业人才,怎么愿意做保安呢?我告诉他,我不来公司做保安,你就不会发现我的才能。
    ⒁父亲已经使我学会了,让蘑菇转了一个弯。


1、第①段“扫街”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本文情节一波三折,请用简要的话概括主要内容。(3分)

                                                                         

                                                                        

3、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2分)

                                                                     

                                                                         

4、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面对挫折,不要气馁,只要坚持,就会有成功的一天。
B、只要目标明确,有时候走一点弯路同样能够取得成功。
C、如果善于发现,生活中就有一条捷径等你去走。
D、有时候换一种方式,打破思维定势,也许离成功更近。
六、案例分析题(4分)

 

    某教师在A班教学“兼顾”的“兼”时,对“兼”正音、正义,做了重要解释,并要求学生以“兼”字组词。该教师到B班教学同样的内容时,增加了“兼”字形体演变的内容,教师解释道:“兼”对“秉”字而言,“秉”的古字为“右手持一禾”的形象,“兼”字是“右手持二禾”,表示同时作几件事或占有几样东西的意义。(如图一)一周后,教师对两个教学班同时测试:解释“兼职”、“兼程”、“兼任”、“兼顾”、“兼并”一组词。教师从A、B两个班级各抽出十份答案作分析:A班解词正确者3人,正确率为30%,B班解词正确者7人,正确率为70%

针对以上案例分析一下,这个实例带给我们哪些思考呢?

                                                                             

                                                                          

                                                                        

                                                                        

                                                                        

                                                                              

                                                                         

七、教学思考题:(6分)

●《蜜蜂引路》的课后题“列宁常常请养蜂人来谈天。”“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两句话的旁边有句学习伙伴的话:两个带点的词意思一样吗?(二年级下册《蜜蜂引路》)

●(三年级下册《亡羊补牢》课题旁边学习伙伴的话)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我知道了“亡”和“牢”的意思。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让我们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五年级上册《触摸春天》)

说说以上3道题编排的意图各是什么?

                                                                       

                                                                           

                                                                     

                                                                         

                                                                        

                                                                      

                                                                    

                                                                             

八、习作表达(20分)

题目:黑板上的记忆

提示:黑板,对于我们来说最熟悉不过了。请你围绕“黑板”二字书写记忆,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