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2025-07-20 15:02:18)
标签:

邹城市博物馆

汉画像石

峄山碑

莱子侯刻石

泗水捞鼎

分类: 博物馆记
记得第一次看到画像石是在南阳的汉画像石博物馆,真的被震撼到了。到邹城博物馆也是冲着这汉画像石来的。运气很好,正好遇到一位志愿者老师讲解,于是听了一个小时,学到很多知识。其实每一副汉画像石就像一部纪录片,记录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生活。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每个人物旁边都有名字,不知是否是孔子的学生。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2023年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其中邹城博物馆有10方碑刻入选,包括“秦峄山刻石”和“莱子侯刻石”两件珍贵文物,是研究中国书法不可多得的瑰宝。《峄山碑》也称为《峄山刻石》,是秦始皇五次东巡七块记功碑的第一块,碑文为李斯所书,二世东巡又刻二世诏书,四面共刻223字,其中正、左、后三面为李斯所书正文小篆,亦称“玉箸篆”,与《泰山刻石》、《琅琊刻石》和《会稽刻石》并称为“秦四山刻石”。峄山在《尚书》和《诗经》中都有记载,是一座文化名山,真的很想去看看,可惜时间不够。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峄山碑》命运多舛,唐开元以前,碑石已不存在仅有拓本传世,宋元祐时期,邹县县令张文仲命人重新摹刻立于县衙;元代邹县县尹宋德又令工匠再次摹刻,石碑右面题记即记其事。邹城博物馆的是元代摹刻碑,西安碑林存的是宋刻本。在山东博物馆也看到一个,估计那个就真的是复制品了。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头发上有纺锤的应该是西王母了,左边有字,但没看出来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东汉的西王母、伏羲女娲画像石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很多介绍古碑的书都会介绍到《莱子侯刻石》,终于看到实物了。刻石又称《莱子侯封田刻石》、《天凤刻石》,是国家一级文物,被郭沫若称为"从篆到隶过渡的里程碑"。莱子侯刻石刻于西汉新莽时期,35字:"始建国天凤三年二月十三日,莱子侯为支人为封,使偖子良等用百余人,后子孙毋坏败。"刻石字迹清晰,保存完好。刻石的右侧石面有清嘉庆年间发现这块刻石的题记,是啊,2000多年了还能如此清晰,真的是太珍贵了。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羲和托日画像石,中间的太阳里有一个三足乌,下面人面兽身,长尾,着长袍,双手上举托日。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建鼓乐舞汉画像1990年在郭里镇高李村出土,非常精彩。 左侧是乐舞百戏画面,中间一个大建鼓,两人骑在虎背上边击鼓边舞蹈。另一边是一人舞蹈,一人抚琴,一人击节,上层还有很多观众。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舞女长袖飘飘,衣袂随风扬起,极具动感。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右侧是四面顶的阙,阙上有两只猿猴,两侧站立两人,应是看门人。看面容有个表情似乎也不开心呢。台阶下刻有双鱼,意喻吉祥之意。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最上面一层是胡汉交战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从容优雅的剑客在比剑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庖厨图,上面挂着好多咸鱼和云腿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吹笙,另外一个是吹笛子吗,一圈圈的好像是挽起的袖子,真形象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杂耍,腰上有个呼啦圈,那些小球正在空中飞舞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文通祠堂题记画像石始刻于东汉顺帝汉安元年,题记部分非常长,达到了41行606个字,是国内发现题记文字最多的画像石。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上层是垂帐纹,右侧一人,头上上伏一鸟,左侧五人,皆面右,另有两只羊,一只站立,一只作奔跑状。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胡汉交战图也很精彩。跪着的都是胡人,能看到手被绑着,被俘虏了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左边代表的是山峰,胡人们埋伏在山林里,这若不是讲解,也真没注意到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这是一幅水榭钓鱼图,还有乌龟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这样的水榭不多见,有楼梯,还有一个石柱支撑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三条相对的鱼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泗水捞鼎汉画像石非常精彩,1990年在郭里镇高李村的汉墓中出土,创作时间可以追溯到东汉中期。塑造了多达23个生动的人物形象,桥正中着身份高贵,头戴高冠,身着袍衣,被普遍认为代表着秦王。还有好些凤凰和羽人。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捞鼎的都是一群面容悲伤的妇女和儿童,若不是志愿者介绍还真没注意。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龙把拉鼎的绳子咬断了,这动态的瞬间被刻画的栩栩如生,旁边还有两只凤鸟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除了那座特色的双层拱的石拱桥,左侧还有一个汉阙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这个画面很像孔子见老子,中间的小人是项橐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看到了两只兔子捣药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两只羊正在顶羊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豫让行刺赵襄子,又称为豫让杀身报知己。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下面的人拿着个扇子一样的东西,不知道是啥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卧虎山汉墓画像石,大眼睛的狮子,点线面的运用极为极妙。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二个鹤在争夺一条鱼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门环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这是伯乐相马,还要掰开马的嘴看看牙齿。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两层的汉阙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伏羲庙元代蟠龙柱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金代乌林答将军墓前的石人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石虎、石羊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汉代石人,手中握着东西,可能是墓前的神道石像生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三层的汉阙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两棵树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参观完古代石刻馆,又跟着志愿讲解员复习了一下其他几个展厅的宝贝。青铜戈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一直对青铜纹饰很感兴趣,饕餮纹和蟠螭吻分不清楚,还有夔龙纹和夔凤纹,窃曲纹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窃曲纹青铜鬲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兽兽耳青铜罍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夔龙纹青铜簋,这个不应该是脯吗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环耳青铜豆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提梁銗镂,也是一种酒器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青铜奁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东汉神人走兽铭文铜镜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西汉新莽尚方铭四神规矩纹铜镜,饰有四神、“TLV”规矩纹等,真是好看啊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方形的铜镜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唐代的铜镜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宋代铜镜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伯驷父窃曲纹铜盘,是一件陪嫁品,是鲁伯驷父为女儿出嫁时的陪嫁之物。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吴王夫差剑也是镇馆之宝之一,1991年邹城朱山村出土,剑身瘦长,锋部尖利,剑身阴镌篆书铭文“攻吴王夫差剑自作其元用。”这是吴王的专用兵器,是春秋名剑中的精品。吴王夫差剑目前出土的有十余把,不记得在哪里也见过的。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西周龙形管銎铭文铜钺,这件好像在礼运东方的展览上见过。这是一件鲁国的仪仗器。其管銎处还有铭文。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兽首耳夔龙纹铜簠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也是一个陪嫁的铜鬲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前面第一篇介绍过的西晋刘宝墓出土的武士俑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西周铭文铜簋,是别国贵族将女儿嫁于邾国贵族时的陪嫁品。此簋圈足下有三兽形足,腹部两侧有一对龙首耳,瓦棱纹的表面,器型完整又精致。
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
邹城和邹城博物馆一样,低调内敛,邹鲁大地的文化遗存真的是太丰富了,很喜欢啊!
峄山有机会还要去爬一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