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一)

标签:
山东邹城博物馆元青花邾国 |
分类: 博物馆记 |
整个2024年11月份的周末,我们辗转在南京、扬州,体验着秋日的美好胜景。最后一个周末来到山东邹城。2024年五一朋友们去了邹城博物馆,而我们因其他行程遗漏,所以特别来补缺。邹城博物馆是一个小众的一级博物馆,但是却非常非常好。

小小的邹城,是孔孟桑梓之邦,是儒家文化的发祥之地。

山东大汶口文化距今6000-4400年左右,是以泰山为中心,覆盖今山东、苏北、皖北及豫东的“海岱地区”。龙山文化距今4400-3800年左右,是制陶史上的鼎盛时期。

东汉龙纹青玉壁,山东博物馆也有一个大玉璧

唐代三彩三足炉,感觉是蛙脚

西晋的青釉辟邪,狮子形象象征驱邪避害,1974年在邹城独山村西晋永康二年(301年)的刘宝墓中出土。后来发现这里有不少刘宝墓出土的东西。

造型非常生动,尾巴、头毛,背上的纹路都非常清晰灵动。


兽面纹铭文铜觚

东周时期的铜圭璋

明代的一组手拿各种乐器的红陶乐俑



西晋的石质围棋子,这公元301年制造的围棋子,共计232枚,其中黑棋子103枚,白色棋子129枚,是由天然石子磨制而成,放在一个圆形泥质陶盒内,是目前国内出土时代最早、保存最好的围棋实物。

这件元青花可谓是镇馆之宝。元青花数量稀少,全世界不过300件真品,大多藏于国外。“元青花云龙纹罐”出土于邹城市中心店镇尚寨村北鲁荒王戈妃墓。朱檀和戈妃墓出土的好东西大多在山东博物馆,留下的这件也是非常难得的。


肩部饰青花缠枝莲花纹,6朵盛开的莲花在中间,腹部饰有双龙,下腹饰有仰莲瓣纹。



龙形鋬

明代陶瓦砚,孟府旧藏,呈现板瓦状,砚池砚堂一体,砚背上刻着隶书:建安十五年


明代崇祯蕉叶白端砚,孟府旧藏,上面是浮雕“夏日纳凉图”

包世臣的诗句:窗含远树通书幌;风飐残花落砚池。包世臣是邓石如的弟子。

孟府藏的各种印

明代凤头鞋,应该是冥器

清代的翡翠玉镯,孟府旧藏


明代白玉带板


清代 仿汉玉刀,孟府旧藏

清代、蟠龙纹玛瑙瓶


清代的银瓶,孟府旧藏

前面看完才发现没按顺序,这才是第一部分史前文化展厅。邹城境内共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二十余处,其中野店遗址最具代表性,发现了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双叠地层。镂孔高柄黑陶杯

黑陶镂孔杯


陶鬶是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的典型陶制炊具,见过不少。

小小的邹城,是孔孟桑梓之邦,是儒家文化的发祥之地。

山东大汶口文化距今6000-4400年左右,是以泰山为中心,覆盖今山东、苏北、皖北及豫东的“海岱地区”。龙山文化距今4400-3800年左右,是制陶史上的鼎盛时期。

东汉龙纹青玉壁,山东博物馆也有一个大玉璧

唐代三彩三足炉,感觉是蛙脚

西晋的青釉辟邪,狮子形象象征驱邪避害,1974年在邹城独山村西晋永康二年(301年)的刘宝墓中出土。后来发现这里有不少刘宝墓出土的东西。

造型非常生动,尾巴、头毛,背上的纹路都非常清晰灵动。


兽面纹铭文铜觚

东周时期的铜圭璋


明代的一组手拿各种乐器的红陶乐俑



西晋的石质围棋子,这公元301年制造的围棋子,共计232枚,其中黑棋子103枚,白色棋子129枚,是由天然石子磨制而成,放在一个圆形泥质陶盒内,是目前国内出土时代最早、保存最好的围棋实物。

这件元青花可谓是镇馆之宝。元青花数量稀少,全世界不过300件真品,大多藏于国外。“元青花云龙纹罐”出土于邹城市中心店镇尚寨村北鲁荒王戈妃墓。朱檀和戈妃墓出土的好东西大多在山东博物馆,留下的这件也是非常难得的。


肩部饰青花缠枝莲花纹,6朵盛开的莲花在中间,腹部饰有双龙,下腹饰有仰莲瓣纹。


西周的瓦棱纹龙首耳铭文铜簋,峄山镇出土

龙形鋬

明代陶瓦砚,孟府旧藏,呈现板瓦状,砚池砚堂一体,砚背上刻着隶书:建安十五年


明代崇祯蕉叶白端砚,孟府旧藏,上面是浮雕“夏日纳凉图”

包世臣的诗句:窗含远树通书幌;风飐残花落砚池。包世臣是邓石如的弟子。

孟府藏的各种印

明代凤头鞋,应该是冥器

清代的翡翠玉镯,孟府旧藏


明代白玉带板


清代 仿汉玉刀,孟府旧藏

清代、蟠龙纹玛瑙瓶


清代的银瓶,孟府旧藏

前面看完才发现没按顺序,这才是第一部分史前文化展厅。邹城境内共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二十余处,其中野店遗址最具代表性,发现了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双叠地层。镂孔高柄黑陶杯

黑陶镂孔杯


陶鬶是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的典型陶制炊具,见过不少。

前一篇:秋日南京--中山陵音乐台
后一篇:走进山东--邹城博物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