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南京--朝天宫(三)南京市博物馆

标签:
南京朝天宫南京市博物馆 |
分类: 博物馆记 |

徐渭是位多才多艺的奇人,在诗文、书画、戏曲创作方面都造诣精深。其书善行草,取米芾、黄庭坚笔意而自成一格,笔势圆润沉着,纵横奔放,布局法度,为晚明书坛大草代表。齐白石曾说愿为青藤门下狗。


文彭的《鞠讌》图卷,文彭是文徵明的长子。

鞠蔗又作菊宴。明嘉靖十四年(1535)秋九月,顾璘邀文人名士于南京清溪息园饮酒赏菊,赋诗作画,品菊、咏菊,绘菊,汇集成长卷。

朱耷的《竹石图》轴,画面笔墨简练,于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简朴之气。署“八大山人画”。没有他特别的翻白眼。

明代紫砂提梁壶,球腹,平底,弯流,桥形提梁,宝珠钮。是考古发掘中有绝对年代可考的最早的紫砂制品。1966年南京中华门外大定坊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

渔翁戏荷琥珀杯,1974年出土于南京市江宁区沐启元墓,系明代黔宁王沐英第十世孙。将渔翁弄鱼场景与饮酒器具功能结合,是明代琥珀雕刻工艺的巅峰之作。

明代嵌宝石金盒,盒面嵌红宝石、蓝宝石、绿松石,真是华贵无比。2008年南京江宁将军山明成化十年(1474)沐斌夫人梅氏墓出土。

云龙纹金带板

明代的秋葵纹玉带板,1977年出土于南京太平门外板仓明正德十二年(1517)徐傅墓。带板共20块,徐傅是明代开国功臣徐达的五世孙。

元代镶金托云龙纹玉带板


清代嵌螺钿漆挂屏,在平滑如镜的黑漆地上绘牡丹、莲荷、桂菊、蜡梅四季花卉,展示春夏秋冬四季。

清代雕龙纹桌椅,装饰紧复奢华,雕刻细致精湛,是一组具有典型清代晚期风格的家具

明代白釉“内府”铭瓷梅瓶,为古代官廷御制瓷的标志。明代分设内十二监、四司、八局,共二十四衙门,统称内府,权势很大。带“内府”铭文的瓷器较少见。

缠枝牡丹纹梅瓶

明代釉里红“岁寒三友”图梅瓶,1991年出土于南京江宁东善桥宋铉墓,仅发现两件,此件无瓶盖,有盖的那件在南京博物院。

南宋月影梅纹银盘,一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画面。这件银盘出土于张同之继室夫人章氏之墓,章氏亦为名门之后,其外祖父是南宋文学家叶梦得。典雅秀美的名门之后与这银盘相得益彰。

南宋定窑白釉鸳荷双鱼纹瓷盘,拍得没有看到的清楚

宋代吉州窑满天星纹瓷瓶,这样的纹饰第一次见。宛若夜空下闪烁的点点繁星,传递着静谧悠远的神秘气息。

宋代吉州窑卷草纹瓷瓶。疏密有致的白地褐花缠枝卷草纹,富有古朴典雅之美。吉州窑器形通常较小,这样大型的不多见。

宋代哥窑青釉瓷盘。冰裂纹大片呈黑色,小片呈褐黄色,深浅两色交织在一起形成“金丝铁线”。远看犹如冬天大河中的冰裂现象,千变万化,独具古朴之趣。

明代石质佛像砖,2013年南京中华门外明代大报恩寺逵址出土。

右侧雕有飞羊和白象,其形象属于藏传佛教造像背光制中的"六挈具"。

明代佛像砖,大报恩寺遗址出土。虽头部缺失,但比例匀称,身形健美。佛像着袒右袈裟,衣纹工整一丝不乱,仰覆莲台及须弥座的雕刻亦极其精致。

青瓷羊尊(三国·吴),1958年清凉山吴甘露墓出土,釉色晶莹,堪称六朝青瓷中的精品

兽面纹铜铙(商),1986年浦口龙王荡出土,是南京地区出土的最早、最大的铜铙。纹饰清晰精致。


人面形陶塑(新石器时代)。面部轮廓近长方形,感觉头上有帽饰,嘴巴微张,这是南京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人塑像。

麒麟(南朝)。麒麟与天禄、辟邪并称为古代三大神兽,麒麟有一只角,天禄两只角,辟邪无角。这个感觉是复制品,一直想去丹阳实地看看这些南朝的神兽。

地上还有一个奇怪的动物


人面纹瓦当(三国·吴)

莲花纹瓦当(南朝)

兽面纹瓦当(东晋)

后一篇:秋日南京--六朝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