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篇--韩城毓秀桥

标签:
韩城毓秀桥古朴全国文保 |
分类: 绿色激情 |
特别喜欢古桥,所以每到一个地方,如果有古桥,一定要去看看。毓秀桥,又称澽水桥、坐落在韩城古城南端的澽水河上,始建于清康熙1702年,据今也有300多年历史了,是当时韩城通往古都长安的必经之桥。

毓秀桥是韩城邑人刘荫枢捐资修建,历时五年终于完工。刘荫枢曾任云贵两省巡抚,他不仅是个政治家,还是个有远见的教育家。为了不让子孙借桥敲诈百姓,桥建成后他以二十八文钱将桥卖给了政府,至今传为佳话。


踏着晨曦的步伐,我们穿过高大雄伟的南城门,一座长长的古朴石桥跃入眼帘。

桥头两端设置了象征护卫的石人坐像,但特别的是石人身着元代服饰,头戴风雪帽,是不是有点像蒙古人。

桥北的西堤上有一座90年代重修的三层“望河楼”,飞檐翘角,静静守护在桥边。

整座桥南北走向,呈弓形的十孔桥,全长180米。

据说东边的望柱有101个,西边有99个,特别的是柱子上雕刻着各种南瓜、桃子、西瓜、葫芦等水果雕饰,这既是农耕时代对农业的重视,又包含着百姓们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太平生活的期盼。


就这样抚摸着每一个石柱,细细端详,慢慢走过桥去




这竟是一个多边形的造形

一对相向的小鸭子

一面似是一个运动的武士,另一面是个小梅花鹿吗

旁边还有一座桥,估计的为了保护古桥而替代的

桥南的两个石人保存的更好一些


牌坊夹柱石上的雕刻也非常精彩:月宫里的桂花树和兔子,下面一幅好像是麒麟

毓秀桥是韩城邑人刘荫枢捐资修建,历时五年终于完工。刘荫枢曾任云贵两省巡抚,他不仅是个政治家,还是个有远见的教育家。为了不让子孙借桥敲诈百姓,桥建成后他以二十八文钱将桥卖给了政府,至今传为佳话。


踏着晨曦的步伐,我们穿过高大雄伟的南城门,一座长长的古朴石桥跃入眼帘。

桥头两端设置了象征护卫的石人坐像,但特别的是石人身着元代服饰,头戴风雪帽,是不是有点像蒙古人。

桥北的西堤上有一座90年代重修的三层“望河楼”,飞檐翘角,静静守护在桥边。

整座桥南北走向,呈弓形的十孔桥,全长180米。

据说东边的望柱有101个,西边有99个,特别的是柱子上雕刻着各种南瓜、桃子、西瓜、葫芦等水果雕饰,这既是农耕时代对农业的重视,又包含着百姓们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太平生活的期盼。


就这样抚摸着每一个石柱,细细端详,慢慢走过桥去




这竟是一个多边形的造形

一对相向的小鸭子

一面似是一个运动的武士,另一面是个小梅花鹿吗

旁边还有一座桥,估计的为了保护古桥而替代的

桥南的两个石人保存的更好一些


牌坊夹柱石上的雕刻也非常精彩:月宫里的桂花树和兔子,下面一幅好像是麒麟
前一篇:陕西篇--党家村
后一篇:陕西篇--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