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张壁古堡

标签:
介休张壁古堡星象第一村军事地道孔雀蓝琉璃碑 |
分类: 绿色激情 |
听张壁古堡的名字还以为是近代的,来了以后才知道张壁村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是遵循中国传统星相和堪舆理念建造的一座古村。张壁之名来源于二十八星宿之张宿和壁宿,村落布局巧妙地与天上的二十八星宿相知对应,所以又被称之为“中国星象第一村”,而同时它又是一座坚固的军事要塞,而且地下的暗道竟然是1994年才被发现。

古堡由谁建造至今都是一个谜,有说是十六国时期后赵大将张平所为,还有说是北齐高祖高欢,也有人将其与隋唐年间受封于突厥的刘武周相联系。不过在冷兵器时期,建造地道确实是屯兵打仗的有效方式之一。后来我又看过亳州的曹操运兵道,和它颇有类似。古堡建有南北两座门,中间贯穿了一条长300米的街道。我们从南门进入。

村落依山而建,南高北低,南面紧邻高大雄伟的绵山,地势险峻,远远望去就像挂在绝壁上的城堡。

南堡门为石砌,堡门上有一座石雕龙头,象征龙首。


明朝末年因堡内用地紧张,在南门外紧邻堡门有一座关帝庙,使得村落的格局开始突破堡墙边界向外扩展。

关帝庙是清代建筑,坐南朝北,由山门、戏台、献殿、正殿、东西耳殿组成。

大殿内供奉着关帝君,殿内壁画描绘着关帝的生平。


关帝庙内有一尊泥包铁像,神像内胎铁铸,外层包泥,发现时无任何文字记载。从神像服饰上看有明显的鲜卑风格,由此推测该神像应为纪念某位少数民族英雄而铸。


村子东南的高台上有一座魁星楼,为堡里海拔最高的建筑,东南方位属于巽位,道家称将魁星楼建在巽位,寓意前途光明,之后张壁古堡受魁星庇佑,果然文风昌盛、人才荟萃,涌现出诸多优秀读书人。

魁星点斗



从高台上俯视村落中的主街


台阶被踩踏的凹陷下去了,古老和厚重都隐藏在这些点滴的细节中。

莲花花纹的地砖


最神秘的古堡军事地道入口就在可汗院落的厢房里,入口设计非常隐蔽,一般人想要发现确实不容易。

据介绍这条地道总长约一万米,分为上、中、下三层,地道里弯曲迷离,与堡内建筑四通八达,仿佛一座地下迷宫,这样看来,整个村子下面都被挖空了,这是多巨大的工程。

由于历史上频发地震导致塌陷,大多数地道已然淤塞,目前清理出约1000米的长度。就这样感觉在里面也绕行了数十分钟。

地道内设施齐全,有基础的排水与逃生出口,更有屯兵、储粮、养马之所,以及预设的伏击陷阱、射箭位置与瞭望孔洞,一应俱全。




虽然是地道,但内部还是比较宽敞的。三层分工明确,第一层距地面2米,有养马的马槽;第二层距地面8—10米,有将军窑、指挥中心等,甚至还有关押俘虏的地方。第三层距地面17—20米,是储存粮草的地方。


将军的指挥所



透气孔


这个柜子里也是一个地道口,从缝隙里能隐约看到地道。











村内依旧是青石板铺就的路面,好一份沧桑的味道。

村落中心有一颗“槐抱柳”,槐树张开臂膀将柳树拥在怀中,似两人相抱,故而得名。槐树已有千年树龄,兴隆寺前原有六株槐树,战火焚毁五棵,仅剩眼前的这一棵了。



远远看过去琉璃覆顶,气派华美,精美绝伦,历数百年仍然熠熠生辉。


古堡由谁建造至今都是一个谜,有说是十六国时期后赵大将张平所为,还有说是北齐高祖高欢,也有人将其与隋唐年间受封于突厥的刘武周相联系。不过在冷兵器时期,建造地道确实是屯兵打仗的有效方式之一。后来我又看过亳州的曹操运兵道,和它颇有类似。古堡建有南北两座门,中间贯穿了一条长300米的街道。我们从南门进入。

村落依山而建,南高北低,南面紧邻高大雄伟的绵山,地势险峻,远远望去就像挂在绝壁上的城堡。

南堡门为石砌,堡门上有一座石雕龙头,象征龙首。


明朝末年因堡内用地紧张,在南门外紧邻堡门有一座关帝庙,使得村落的格局开始突破堡墙边界向外扩展。

关帝庙是清代建筑,坐南朝北,由山门、戏台、献殿、正殿、东西耳殿组成。

大殿内供奉着关帝君,殿内壁画描绘着关帝的生平。



关帝庙内有一尊泥包铁像,神像内胎铁铸,外层包泥,发现时无任何文字记载。从神像服饰上看有明显的鲜卑风格,由此推测该神像应为纪念某位少数民族英雄而铸。


村子东南的高台上有一座魁星楼,为堡里海拔最高的建筑,东南方位属于巽位,道家称将魁星楼建在巽位,寓意前途光明,之后张壁古堡受魁星庇佑,果然文风昌盛、人才荟萃,涌现出诸多优秀读书人。

魁星点斗



从高台上俯视村落中的主街


据说这是一座可罕(汗)庙。其钟鼓楼被安置于殿门口,很是特别。其始建年代无从考究,仅知元代时便已存在,而关于庙中供奉的可罕,也有两种说法,一说是高欢,一说是刘武周,但从其六镇出身来看,高欢似乎更契合可罕的身份。

古戏台


碑文上好像还有少数民族的文字。

古戏台


碑文上好像还有少数民族的文字。

台阶被踩踏的凹陷下去了,古老和厚重都隐藏在这些点滴的细节中。

莲花花纹的地砖


最神秘的古堡军事地道入口就在可汗院落的厢房里,入口设计非常隐蔽,一般人想要发现确实不容易。

据介绍这条地道总长约一万米,分为上、中、下三层,地道里弯曲迷离,与堡内建筑四通八达,仿佛一座地下迷宫,这样看来,整个村子下面都被挖空了,这是多巨大的工程。

由于历史上频发地震导致塌陷,大多数地道已然淤塞,目前清理出约1000米的长度。就这样感觉在里面也绕行了数十分钟。

地道内设施齐全,有基础的排水与逃生出口,更有屯兵、储粮、养马之所,以及预设的伏击陷阱、射箭位置与瞭望孔洞,一应俱全。




虽然是地道,但内部还是比较宽敞的。三层分工明确,第一层距地面2米,有养马的马槽;第二层距地面8—10米,有将军窑、指挥中心等,甚至还有关押俘虏的地方。第三层距地面17—20米,是储存粮草的地方。


将军的指挥所



透气孔


这个柜子里也是一个地道口,从缝隙里能隐约看到地道。







“龙鹤福”影壁位于古堡嘉会堂前。福字左边像龙,右边像鹤,故名龙鹤福。此字融多种书法于一体,似书似画,很有意思。影壁为嘉会堂附属建筑。嘉会堂为清代官绅张礼维故居。张礼维曾任陕西布政司经历,其人为富而仁,捐资助学、扶危济困、慷慨助人,是古代优秀乡绅的典型代表。




村内依旧是青石板铺就的路面,好一份沧桑的味道。

村落中心有一颗“槐抱柳”,槐树张开臂膀将柳树拥在怀中,似两人相抱,故而得名。槐树已有千年树龄,兴隆寺前原有六株槐树,战火焚毁五棵,仅剩眼前的这一棵了。

原以为军事地道是张壁古堡的特色,来了才发现地面建筑也是相当精彩。北门的兴隆寺内含真武殿、空王行祠,还有一处绚丽的琉璃展馆。空王佛是介休当地的信仰,高僧田志超在绵山涅槃之后,被尊称为“汉地成佛第一人”,深受当地人崇敬。绵山为空王佛道场,因绵山陡峭难行,为方便大家朝拜,张壁人便在堡内建了空王祠。因不是主道场故有“行祠”之称。


远远看过去琉璃覆顶,气派华美,精美绝伦,历数百年仍然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