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回銮殿

标签:
介休回銮寺绵山脚下 |
分类: 绿色激情 |
介休回銮寺是位于绵山脚下的千年古寺。相传唐太宗李世民率军征辽归来,曾在此驻跸而得名。回来百度了资料才知道,寺院原名空王灵溪寺,因黄巢起义唐僖宗逃亡蜀地,起义平定后僖宗返回长安,于是得皇帝赐名回銮寺,是唐僖宗回銮的含义。门口新修了一个五龙照壁。

寺庙经宋、金、元历代重修,现存建筑以元、明、清为主,2006年被被列入全国文保。山门两边八字照壁,很有气势。

东边的绵山高耸巍峨,让我心痒痒,非常想去,可惜时间不够没有安排,不知以后是否还有机缘去。

进入大门,首先看到的是天王殿,天王殿是明代遗构,单檐悬山顶,梁架用料不拘一格,古朴自然。除了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其他殿宇都是清代建筑。

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殿,其单檐不厦两头造的建筑风格,彰显了元代建筑的特点。殿内减柱造和移柱造的设计拓展了空间,大殿前檐斗拱是单杪双昂六铺作。东西两壁的壁画已难以辨认。

寺庙经宋、金、元历代重修,现存建筑以元、明、清为主,2006年被被列入全国文保。山门两边八字照壁,很有气势。

东边的绵山高耸巍峨,让我心痒痒,非常想去,可惜时间不够没有安排,不知以后是否还有机缘去。

进入大门,首先看到的是天王殿,天王殿是明代遗构,单檐悬山顶,梁架用料不拘一格,古朴自然。除了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其他殿宇都是清代建筑。

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殿,其单檐不厦两头造的建筑风格,彰显了元代建筑的特点。殿内减柱造和移柱造的设计拓展了空间,大殿前檐斗拱是单杪双昂六铺作。东西两壁的壁画已难以辨认。


寺内两颗千年龙爪槐郁郁葱葱,古意昂然,与大殿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