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2025-04-01 19:59:06)
标签:

山西

介休

环翠楼

源神庙

分类: 绿色激情
这是国庆节第三次来山西,也是山西人因黑神话悟空突然出圈的一次。还好我们选择的都是小众地方,才得以深入欣赏如此美物。在晨曦中我们拐入介休石屯村,一座精美的古桥展示在我们眼前。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环翠桥是一座下面为石桥,上为木楼阁,半烟半雨的廊桥,这样的形制在北方地区并不多见。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石桥建于明嘉靖1540年,三孔如虹,跨于溪上,而桥上的玉皇阁建于清咸丰1854年,重檐歇山顶,有单层十字歇山顶叠落于在重檐阁顶,使楼体在视觉上形成“明三暗二”的景致,更特别的是三檐皆施琉璃瓦,黄绿二色的剪边,颇有气势。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桥面的石头已凹凸不平,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五百年来行人的足迹与岁月沉淀。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瓦当和滴水红绿相间,在晨曦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二楼上不去,据说供奉玉皇大帝,所以又叫玉皇阁。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在这样一个普通的小村子欣赏到如此精致的琉璃桥,让大家都惊叹不已。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开车继续前行,我们的第二站是洪山的源神庙,源神庙的叫法是介休独有的,据说这附近有三个源神庙,平遥一个,介休两个。村子里安安静静,晨曦中不少村民正在池塘边锻炼,特别喜欢这种感觉。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这里古意昂然,林木苍翠,我们仿佛是来拜谒一位出世的隐者。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原来庙前的水池是一处水源---“洪山泉”,俗名“源神池”,又名鸑鷟泉,因有鸑鷟鸟落在狐岐山上,泉水随之涌出,故得名,自古以来是介休重要的灌溉水源。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胜水出于狐岐山,东流入汾。”这条河古代称为“胜水”,洪山源泉也因此被称为“胜水”,是介休旧志所载十景之一的“胜水流清”。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源神庙因洪山泉源而建,承载着民间对水源崇拜的质朴信仰。进门的木牌坊上写着“有本者如是”,据说这是明代王阳明所书。真的是好特别的文字。搜了一些,朱熹说过,渊泉,静深而有本也。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经山门门洞,即进入主院落。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门上面是倒座戏台3间,卷棚歇山顶。上书“鸣玉楼”,戏台两边是钟鼓楼。戏台下正中是门洞,两边是各两孔窑洞,称为云房。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一进院落,有戏楼、大殿和配殿。正对面是大殿,两边是配殿。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东西配殿各三间,牌匾分别为“上善若水”和“礼授尼山”。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古碑林立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庙里有万历年间的碑刻《鸑鷟泉水利记》、《介休县水利条规碑》、《新建源神庙记》等记载了介休涉水的历史大事。有宋代名相文彦博“始开三河”的功绩,有明代知县王一魁治理洪山水利积弊的实迹及历代水利兴修和水规、水法等。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很早就知道文彦博是介休人,原来他也曾治理过水,大殿内还供奉尧、舜、禹三帝,侍立的西门豹、郑国、李冰等都是治水专家,很贴合源神庙的水源崇拜。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屋檐上的向日葵花精美大气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殿外是清碑,里面有明碑,有一块是明万历1591年,县令王一魁等人的诗碑,碑下部还刻有洪山泉的图.。王一魁于明万历1588年将源神旧庙东移迁于此,并进行扩建。当时连同北宋至道三年(997)《源神庙碑记》、至道三年(997)《重修庙宇碑》和北宋大中祥符元年《源神碑记》三通宋代碑石从原旧址一同迁此。源神庙宋前即有之,相传为唐初尉迟恭在介休任县令时为纪念大禹治水所建。现存建筑规模是明清的了。
这一块是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的《源神碑记》,碑高277厘米,螭首龟趺。碑阳碑文正书竖排26行、1752字。碑头额雕二龙戏珠,“源神碑记”四字篆额。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正殿五楹,悬山造,牌匾上书“胜水灵庙”四字,匾额出自考古学家张颔,他是介休洪山人,晋国史专家、古文字大家。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阑额上的两条龙穿云翻卷,活灵活现。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看到一个可爱的琉璃小狮子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窗户边一个小小的塑像,好像土地老爷隐藏在角落中。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山门左右的二块影壁,一个上书“天下水为贵”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另一边写着:鸑鷟远去神泉留......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不知这匾额文字又出自哪里,源神庙的匾额都那么特别。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影壁上的小麒麟和小狮子颜色已经鲜艳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庙外墙壁上是一幅二龙戏珠琉璃,上面写着“介休琉璃——中国洪山”,落款是刘开宝烧造。缘由是2016年11月,小偷把这“二龙戏珠琉璃壁心”偷走了,直到2019年才破案,现在这个琉璃壁心是介休非遗传承人刘开宝新烧的,看上去是那么繁复精美。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可惜当地矿产资源的开采,导致地下水位如沙漏里的时光,悄然流逝,洪山泉如今已干涸见底,不复往昔“胜水流清”的景象,很是遗憾。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不胜唏嘘,自然与生态的损坏不知是否还有修复的可能,希望在如今绿水青山的政策下能够在未来的百年千年后重现曾经古老岁月的荣光。

第三次探访山西古建筑--介休环翠楼、源神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