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2024-09-24 19:55:52)
标签:

广州

南越王博物馆

精美玉器

赵眜

分类: 博物馆记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是此行的重点之一,很早就知道南越王赵佗的故事,年初又在南京玉文化展中看到了几件来自于南越王博物馆的精美玉器,更是对这里充满了期待。南越王博物馆坐落于广州解放北路象岗山,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眜的陵墓。据说赵眜希望借助“帝龙之气”让自己后代一统天下,因此选择了位于白云山“帝龙脉”的结穴位作为自己的安息之地。1983年这座古墓被发掘,随后在原地建立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南越国始建于公元前204年,亡于公元前112年,传五世共93年。其中赵佗从秦始皇时代随五十万秦军攻入百越,一直活到汉武帝时期,是唯一一位历经秦皇汉武的人。当初发现南越王墓的时候,一直在猜测是哪一位南越王,最终通过一枚印章确定了是第二代南越王赵佗的孙子,而赵佗的墓至今没有发现。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先参观墓葬区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石室墓深埋在象岗山下20米的腹心深处,墓坑为竖穴加掏洞,南面有斜坡墓道。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墓葬区旁边的南越藏珍馆内,是墓葬区出土的大量宝贝,墙上这组羽人船纹图案也来自于出土的一件器物。一艘大船,上面似乎都是带着羽毛的武士,似乎还有战鼓、俘虏。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墓葬出土了9枚印玺,有"文帝行玺"龙钮金印、"泰子"金印和玉印、"帝印"玉印、"赵昧"玉印等,这些印玺成为确认墓主和墓葬年代的主要依据。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文帝行玺"金印重148.5克,边长3.1厘米,是目前所见西汉最大的一枚金印,也是发现最早的以龙为钮的帝王玺印。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泰子即是太子,但墓主赵眛是赵佗之 孙,所以推测这枚“泰子”印应是赵佗之子赵眛之父的遗物。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封泥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无字覆斗钮玉印/无字覆斗钮水晶印/无字覆斗钮玛瑙印/无字覆斗钮绿松石印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墓的两道石门上保留下来的兽兽鎏金铜铺首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两汉时期认为玉是山石之精,吞食可以长寿,殓尸可以不朽,佩戴可以避邪”,赵眜为了确保肉身不朽穿着金镂玉衣下葬,近三千青玉片由红丝线相连而成,出土时丝线全腐,专家历时三年整才恢复原貌。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玉衣下面垫有五块玉壁,纵列成行;玉衣的上面,从腹部至腿部,排列有序的铺置有10块玉璧-四块大玉璧居中纵列,两块大玉璧分置左右,成十字形,四角各置一小玉璧。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墓主玉衣胸部和腹部发现的蓝色玻璃珠、贝、金花泡、金银素泡和鎏金铜泡等数千粒小珠,应为覆盖在玉衣上的珠襦饰物。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面部覆盖的物品称"覆面",绢帛覆面已朽,仅存其上的羊头纹金饰片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墓主残骸中尚有牙齿和少许颅骨残片。经测定墓主人死亡年龄约在40-45岁之间。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墓主头枕丝囊珍珠枕,口含丝绢包裹的珍珠团,丝织物已朽,仅存珍珠400多克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椁上王壁。在椁盖的四角,各置一壁。四壁纹饰相近,分为两区或三区,为蒲纹和双龙纹,是汉代玉璧中常见的纹样。壁面纹饰分为三区的玉壁在目前发现很少,而南越王墓就出土了5件。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处处都是大玉璧,棺椁头箱内叠还置行7块大玉壁,放在两个盛满珍珠的漆盒上。其中一件最大的直径达33.4厘米,表面有四道丝带缠绕的痕迹。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一批皇后的印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美玉大观。汉代装饰用玉大为流行。南越王墓出土玉器244件(套),其中裝饰玉多达140余件(套),分为玉容器、玉带钩、玉佩饰、玉剑饰四大类,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玉技艺,被认为是西汉玉器的代表作。
高足青玉杯相当漂亮,由杯子、托架及铜承盘三部分组成,以金、银、铜、木、玉五种材质制作,是制玉工艺与金属细工相结合的杰作。有猜此杯用来承接露水,然后再用露水吞服长生不老的仙丹,真是极具想象力,在其他地方真没有见过。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鎏金铜框玉盖杯(此为复制件,原件后面)。鎏金铜框的上截嵌有8块长方形玉片,下半截嵌入5块心形玉片,杯盖嵌入一块青玉,真是至贵至美。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鎏金铜柜玉卮。卮是古代常用酒器,质地有银、铜、漆、玉、石、陶等,以玉卮最为珍贵。这件玉卮由鎏金铜框嵌9块青玉片构成,底部为圆形玉片,漆木盖周边镶嵌三个弯月形玉饰。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犀角形玉杯雕工出神入化,杯身有一夔龙自上而下蜿蜒,据考此为饮酒器,因形似犀角杯故无底座,饮酒时必须一饮而尽,可见越王一定是位酒仙,是国家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玉盒在南京博物院的玉展上就见过,盒盖与盒身有子母口相扣合,纹饰相似,盖内有线刻的双凤纹饰。盖顶钮套里有可活动的玉环。玉盒内外打磨光洁,雕镂精细。盒盖原已破裂,后经修补,表明它是墓主人珍爱之物。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玉带钩是束缚衣带的服饰用具。墓中出土的5件玉带钩,均为墓主所有。玉带钩的造型以龙虎为主,构思奇巧,气韵生动,雕琢精细。
八节铁芯龙虎玉带钩。由一根铁芯连八节玉组成。钩首为龙头,钩尾为虎头,通体圆雕。铁芯锈蚀,局部形成深褐色斑。这种铁芯玉带钩,在秦汉玉带钩中并不多见。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玉佩饰。南越王墓出土了100多件(套)单件佩饰和组玉佩。单件佩饰主要有龙凤佩、韘形佩和玉舞人等,多为透雕。出土的11套组玉佩,多以壁、璜、环及其它饰件组成,南越王赵眜的一套最为精美。这些组玉佩不仅反映了佩戴者的身份等级差别,也表明南越国还保留了先秦佩玉的传统。
虎头金钩扣龙形玉佩。原为一件龙形佩饰,断裂后配置一虎头金钩,形成了这件猛虎咬龙尾的带钩。虎额上阴刻"王"字,更显佩者的尊贵地位。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龙形玉带钩。两件成对,钩体呈细长形,首尾均为龙头,勾勒出龙角、龙眼和龙眉。龙身上饰勾连雷纹,状似鳞片。钩钮为椭圆体,位于钩中部。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是汉玉雕工的巅峰之作,内圈龙威武昂扬,外圈凤妩媚娇逸,凤回眸与龙对视,龙凤双足相抵,巧夺天工。凤乃神鸟,在道教仙境中,凤鸟是仙鸟, 亦为仙家的坐骑,是得道之人上天的工具,能助灵魂升天,同时被选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馆徽。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透雕游龙涡纹玉璧。出于墓主人的头罩上,青白玉雕成。璧内透雕一龙,璧面有涡纹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南越王墓出土玉壁可分为两类,一类玉壁无附饰,多为丧葬和礼仪用玉;一类有附饰,多为透雕龙凤纹的装饰用玉。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韘形佩饰。韘是射箭时带在拇指上的钩弦用器。韘形玉佩饰从实用的玉韘演变而来,是汉代非常流行的佩玉,也成为"心形佩",男女均可配用。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韘形佩饰。墓中出土7件,5件出土于墓主玉衣上,一件出于右夫人棺位处,另一件在左夫人的组玉佩中。这些韘形佩造型各异,且多不对称。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夫人组玉佩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泰夫人组玉佩。由4个饰件组成。其中透雕龙凤纹玉璧为双龙双凤互相缠绕,玲珑剔透,刀法刚劲有力。玉玦/透雕龙凤纹玉佩/谷纹壁/玉璜。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左夫人组形佩由7个饰件组成。其中花蕾形玉佩以花蕾为主题、以凤鸟为点缀。殷商以来玉器纹饰以动物纹比较常见,植物纹样极少,这件花鸟结合的玉饰实为难得。玉璧/玉片/花蕾形玉佩/韘形玉饰/玉璜。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右夫人组玉佩。墓中右夫人随葬有两套组玉佩,均出于其棺位及玺印附近,可见右夫人在四位夫人中地位最高。这套组玉佩由20个饰件组成,其中以连体双龙玉佩最为精美。连体双龙玉佩/玉环/三凤涡纹壁/玉璜/金珠/玻璃珠。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拍个细节,这玉佩多华美啊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玉剑饰。这套玉剑饰器型别致,做工精细。其中剑珌器形浑厚,两面饰有两大一小高浮雕螭虎行于云间,动态十足。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这组玉剑饰器形较大。剑格正中为浮雕兽面纹,两侧各透雕一只凤鸟,工艺十分精美。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南越王赵眛组玉佩。长约60厘米,由32个饰件组成,有玉、金、煤精、玻璃等不同材质。自胸至膝,覆盖在玉衣之上。墓中共出土11套组玉佩,以这套最为精美华丽。
组玉佩构件示意图。双凤涡纹壁/龙凤涡纹壁/犀牛形玉璜/壶型玉饰/玉人/双龙蒲纹玉璧。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腰间两侧共置10把铁剑,其中一把长1.46米,是目前已知最长的汉代铁剑。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墓中还有一套铁制汉代盔甲,可惜已经被氧化的看不出原样了,不看介绍都以为是堆烂木头,上图的复原甲可以窥得千年前的风采。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熏香习俗流行于当时的贵族阶层,墓中出土了13件熏炉,以这件四连体熏炉最具特色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陶网坠。南越王墓出土陶网坠620多个,有大小两种,均为扁圆形,两面都一道直沟,直沟上下各有一道系绳的凹槽。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船纹铜提筒周身全为画纹,提筒是古代越族的盛储器。墓中出土铜提筒共9件,以这件最为精美,图案反映了一支远航的船队凯旋杀俘的场景。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西耳室出土的乳香是目前国内最早的熏香用香料实物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双面兽首鎏金铜顶饰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复合铜镜,由镜面、镜托组成的复合镜。镜面含锡量高,反光度好;而镜托含铅量高,硬度较好,表面可作多种装饰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蒲纹琉璃壁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蓝色平板玻璃牌饰。出于东侧室和西耳室,共11对22件,经鉴定,牌饰中的玻璃属于中国铅钡玻璃,而非西方的钠钙玻璃,是目前发现国内最早的蓝色平板玻璃。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牌饰是腰带上的装饰物,墓中出土铜牌饰5对,2对为一龙二龟缠绕纹样,3对为雌雄双羊盘错纹样,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征。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带钩,应该是铁的吧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雁首兽身鎏金铜带钩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龟首回字纹鎏银带钩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豆形铜灯,出土的两件铜灯灯座上都有铭文,标出了灯的重量。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豆形陶熏炉。熏炉盖镂孔,炉身布满篦纹、弦纹。造型和纹饰极为规整美观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羚羊角。羚羊角是名贵药材,至今仍在使用,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药丸。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在汉代,五色药石不止有延年益寿的说法还有药石镇魂的说法 ,墓中出土的雄黄、硫磺、赭石、紫水晶、绿松石等五色药石,为汉墓中首见。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博棋砚墨,博棋是秦汉流行的一种游戏,墓中出土有4套六博棋具,漆木棋盘已朽,仅存棋盘金属构件和30枚棋子。墓中还出土了3套石砚和4000多粒墨丸。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圆饼形墨丸和石砚。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出土的青玉和水晶棋子各6枚,象牙棋子18枚,其中以水晶和青玉为材质的棋子比较罕见。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棋盘金饰片、金花饰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模拟古人下六博棋的样子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各种烹饪、饮食、盛储、盥洗器具,具有秦、汉、越、楚等文化特征。刻有"蕃禺少内"铭文的铜鼎4件,有的底部有烟炱,应为实用器。"少内"为秦的官职名称,分掌财货。鼎盖刻有"番禺少内"字样。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腹部刻有"蕃少内一斗二升少半"字样。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墓中出土烤炉3件,烤炉四壁有铺首环便于用链提炉,四角微翘防止食物滑落,内底放炭,底有4个带轴轮的足,可推动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铜姜礤。墓中共出土2件,底部有4个小乳钉,用以磨取植物的汁液。类似器其民间至今仍在使用,主要用于磨取姜汁。岭南潮湿,先民早已懂得用姜来祛湿。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金釦漆卮。卮是汉代常用的酒器,南越王墓共出土漆卮10件,均以朽毁。这件漆卮的金釦是原件,卮身的漆木是复制品。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古代的饮食生活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用于悬挂食物的铜挂钩,使用时在其内注水,可防止蚂蚁吃钩下挂的食物,粤语称之为"激气死蚁",很有趣吧。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具有岭南特色的提桶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这件圆雕舞人梳螺髻,着汉服、作"长袖舞",该舞为汉宫廷舞的一种,流行于楚地,战国至汉代上舞人都是平雕,圆雕作品尚属首见,所雕的长袖细腰的楚舞美人,一件要用放大镜看才能观得其详。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鎏金铜瑟枘,墓中随葬瑟3具,出土时木胎已朽,现存3套12件系弦的铜质瑟枘,呈山峦高低错落状,其间有熊、虎等动物。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圆形陶摇响器,出土了7件陶摇响器,内装砂砾,揺之作响,似今日之沙锤,在乐舞时击拍用。古人的音乐生活和我们今天相比毫不逊色。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鱼形摇响器出土9件,为空心鱼形,鱼身画有鱼眼、嘴和鳃盖,体上戳印鱼鳞纹。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铜铎修长厚重,敲击乐器,靠揺振发声,多用于军旅,看到正面端刻的"王"字了吗。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磬是我国最古占老的打击乐器,墓中出土两套石编磬,一套8件,一套10件,石质较差,因长期浸水和酸性土的侵蚀,腐蚀严重。石磬短而宽的部分称"股",长面窄的部分为"鼓"。"鼓"的上角位置是敲击的最佳位置。在淮南博物馆武王墩出土文物中也看到过。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乐府工造"铜句鑃,是越人特有的打击乐器。八件一套,共重191公斤。每件均刻有"文帝九年乐府工造"的篆文和"第一"至"第八"编号,表明这是南越"文帝"在位九年(前129)时南越国主管音乐事宜的"乐府"监造的乐器。现在很喜欢看铭文,看到就爱不释手。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编号:第三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汉代的墓葬种类齐全,真正是实现了墓主人事死如事生的场景。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在主展厅,看到了”万岁“瓦当,也是重要的藏品之一。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2000年前的烧烤炉,多精致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季羡林的题字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九十年代初,杨永徳先生夫人张瑞贞决定将所藏历代瓷枕二百余件全部捐献给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收藏,虽然瓷枕与南越王完全没有关系(始烧于隋代,流行于唐代以后),但是也值得观看。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很喜欢这个,一片荷叶遮阳,酣睡惬意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不知道是否是右夫人的龟纽印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主展馆中的是原件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错金铭文虎符节,正面有错金铭文“王命:车徒”。据研究,传世有龙节、虎节,皆为楚国用器,用途是持节者所到之处可以得到当地官府提供的饮食便利。南越王墓出土的虎节,形制、字体与传世的龙节、虎节全同,但铭文有别。虎节是身份的象征,应为越王征楚时的战利品,色彩斑斓,姿态张扬。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感觉像是仗首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前面有四个的,现在来了一个五连环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各种出土的铜镜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这款蓝色玻璃和前面的不太一样,低调的奢华。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陶井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南越王博物馆宝贝太多,赵佗墓中该是更加不敢想象了,不急不急,让更多的好东西保留给子孙后代们震惊吧。
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