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探访山西古建筑--南北吉祥寺、崔府君庙
标签:
陵川市礼仪镇南北吉祥寺崔府君庙全国文保 |
分类: 绿色激情 |
此行的最后一个地方是和河南交界的晋城陵川县。陵川有古寺十座,其中南北吉祥寺都在陵川的礼仪镇,二寺距离二公里。我们先来的北吉祥寺,北吉祥寺始创建于唐766--779年,原名什柱院,寺内曾有铁佛像,现存建筑前殿、中殿为宋代遗构,后殿为明代建筑。我们在门口打了文管员的电话,敲开了这座古寺。


去南吉祥寺的路上看到了崔府君庙,也是礼仪镇的文保单位之一。这是为祀奉长子、滏阳县令崔珏而建。相传崔府君的“显应”主要表现在南宋初年,帮助康王赵构逃命一事,也就是传说中的“泥马渡康王”。

现存的山门建在一个高台之上,气势恢弘,为金代建筑,据说也是现存罕见的高台式建筑实例。

山门楼左右两侧的东西掖门,平面方形,有两部分组成:一为掖门门楼,面阔进深各一间,四柱单檐歇山顶;二为掖门八字影壁墙,壁心中央装嵌圆形琉璃团龙。




没多远就是南吉祥寺,南吉祥寺名气较大,因为它是大唐贞观年间奉皇帝命令而建造,宋代迁址重建,据今也有近千年的历史。山门戏楼是五开间前廊式结构,粗大的四角抹棱青石柱一直撑起到二楼屋檐下,是元代的建筑。

整个寺院呈二进院落,中轴线上分别有山门、中殿、后殿、左右配殿及两厢廊庑。中殿历史最古为宋建,后殿金建元修,山门元建明修,余皆明、清遗构。

中殿殿俗称中央殿,建于北宋仁宗年间。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中殿所用到的斜拱有两种,一种是门框上部的明间斜拱,一种是窗户上部的补间斜拱,二者有不同特点。其中的补间斜拱是中国现存最早使用45°斜拱的古建实例。


去南吉祥寺的路上看到了崔府君庙,也是礼仪镇的文保单位之一。这是为祀奉长子、滏阳县令崔珏而建。相传崔府君的“显应”主要表现在南宋初年,帮助康王赵构逃命一事,也就是传说中的“泥马渡康王”。

现存的山门建在一个高台之上,气势恢弘,为金代建筑,据说也是现存罕见的高台式建筑实例。

山门楼左右两侧的东西掖门,平面方形,有两部分组成:一为掖门门楼,面阔进深各一间,四柱单檐歇山顶;二为掖门八字影壁墙,壁心中央装嵌圆形琉璃团龙。




没多远就是南吉祥寺,南吉祥寺名气较大,因为它是大唐贞观年间奉皇帝命令而建造,宋代迁址重建,据今也有近千年的历史。山门戏楼是五开间前廊式结构,粗大的四角抹棱青石柱一直撑起到二楼屋檐下,是元代的建筑。

整个寺院呈二进院落,中轴线上分别有山门、中殿、后殿、左右配殿及两厢廊庑。中殿历史最古为宋建,后殿金建元修,山门元建明修,余皆明、清遗构。

中殿殿俗称中央殿,建于北宋仁宗年间。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中殿所用到的斜拱有两种,一种是门框上部的明间斜拱,一种是窗户上部的补间斜拱,二者有不同特点。其中的补间斜拱是中国现存最早使用45°斜拱的古建实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