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2023-11-28 20:08:14)
标签:

博物馆

犍陀罗艺术

香远溢清

巴基斯坦

分类: 博物馆记
  今年的年假本应该和先生一起去看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却因为两个项目不好意思请年假,于是在9月中旬这一周,在去过甘肃两次后,再次开启了这趟甘肃深度之旅。特别感谢这次的旅伴-老何一家,他们夫妻开车到兰州,在周五晚上等待我们飞到兰州,第二天四人一车开启了九天的甘肃自驾之行。
   周六早晨的第一站是甘肃博物馆,甘肃博物馆如今真是网红,9点开门就开始排队进场,还好时间不长,大家都如约而入,只是因为博物馆在市区,空间并不大,而馆藏内容又太丰富,所以小小的三层馆内熙熙攘攘,大家开玩笑说,机场附近场地大,如果以后搬迁建议选择一个开阔的地方建设一个大大的馆,估计就不会那么拥挤了吧。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正好赶上巴基斯坦健陀罗艺术-香远溢清”开展香远益清四字出自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指的是莲花的品格。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该展览由故宫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巴基斯坦国家遗产与文化部考古与博物馆共同主办,展出了约200余件中巴两国犍陀罗艺术文物精品,所以好东西真不少。这件酒神金碗,中央人物呈现典型的希腊贵族面相,为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周围交错分布翼狮与蕨类叶片纹饰,均为来自波斯的文化元素。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犍陀罗是南亚次大陆上的一个古国,公元1世纪,来自古希腊的雕塑艺术和本土的佛教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犍陀罗艺术,并通过丝绸之路不断的传播融合,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交融主要是通过古代西域,经甘肃河西走廊传入中国,至迟于东汉末年(公元2世纪),形成了既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又极具犍陀罗风格的中国式佛教造像,直到北朝晚期,在山东青州佛教造像上的“曹衣出水”式样还保留着犍陀罗风格。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阿特拉斯 ,公元2-3世纪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河神像 ,公元前2世纪—公元前1世纪 ,巴基斯坦国家博物馆藏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萨提尔头像 ,1世纪, 巴基斯坦国家博物馆藏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巴沙瓦地区出土的公元2-3世纪,转法轮印佛半身像 ,巴基斯坦国家博物馆藏。一般形式的犍陀罗佛像,带有很大且无任何装饰的圆盘形头光,脸型略长圆,双目大而有神,惟上眼睑稍厚,高鼻深目,眉线连在一起,容貌给人一种明快的感觉。蓄有胡髭,头发呈波浪状, 头顶结肉髻,体型健硕。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持矛女性,3-4世纪,斯瓦特博物馆藏,这尊女像头上的装饰如同一个厚的头箍,或是将卷发盘起围绕而成。身着近乎透明的薄衣,右手持一支长枪,左手于腰侧握持类似植物果实的圆形持物。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此像头戴宝冠,左手持金刚杵,表现帝释天的形象。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有翼阿特拉斯 ,公元2-3世纪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金光灿灿的耳饰 ,公元前1世纪 ,塔克西拉博物馆藏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格里芬手柄香炉,公元前1世纪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礼拜龙王守护的佛塔 2-3世纪,这件浮雕画面由佛塔与四位供养者构成,圆筒覆钵状的塔身上盘绕着那伽。那伽在印度文化中是生活在水中的神灵,后被纳入佛教成为护法。该浮雕画面位于一个带有花边的拱形龛内,原来应为建筑构件的一部分。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马尔丹地区塔库特伊巴希出土的2-3世纪《礼拜舍利塔》,白沙瓦博物馆藏。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礼拜悉达多的头巾, 2-3世纪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佛足印、万字符、转轮都是佛的体现。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这是出土于斯瓦特地区公元 1-2 世纪的“忉利天降下”的浮雕作品,表现佛陀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后下降人间的场景,其中台阶最下一级有一对脚印,这是佛陀的象征,脚印的两侧是礼敬的梵天和帝释天,半跪的是一名佛弟子。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来自故宫博物院的思惟莲花手观音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四莲花生紧那罗华盖 ,公元2-3世纪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手持莲花的供养人 , 2—3世纪 ,巴基斯坦国家博物馆藏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持舍利盒的供养人像 ,2—3世纪, 斯瓦特博物馆藏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情侣与毗诃罗 ,公元1-2世纪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公元1 -2世纪《佛立像》,白沙瓦博物馆藏。犍陀罗的佛像有各种各样的像容, 基本有行、立、坐、卧四种。其中卧像是在涅槃图中横卧于床座的释迦佛像,犍陀罗的佛像一般为立像和坐像,其中立像的双足微微分开,直立,通常将重心放在右脚(有时是左脚),左脚稍舒展、放松,这种姿势来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造型这尊佛像头部扬起,视线上抬,似乎在表达佛陀自信、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燃灯佛本生石刻残片 ,1-4世纪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燃灯佛授记(1-4世纪), 迪尔博物馆藏。它既是释迦本生故事的结束,也是佛传故事的开始。故事讲述的是在很早以前,燃灯佛出世时,释迦佛前世为儒童菩萨,得知燃灯佛要莅临其所在地的城池,便拿出身上仅有的五百钱从一位女子那买来了五只莲花供奉给燃灯佛。他见燃灯佛前来的路上有泥泞,便脱下自己的衣服铺上,发现未能铺满泥泞路,便再散开头发铺在地上让燃灯佛踏着头发走过。燃灯佛踏过他的头发后为他授记,预言他将成为释迦牟尼佛陀。燃灯佛语毕,儒童菩萨的身体便飘浮起来,面对燃灯佛合掌作礼。展厅中的这件《燃灯佛授记》浮雕作品保存并不完整,但儒童菩萨向妇女买花和为燃灯佛布发掩泥的关键信息却保留下来了。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二妇争子本生》,
伊斯兰堡博物馆藏,是一件古希腊雕刻技术和佛教题材结合起来的作品,所谓本生故事,是指佛陀前世累世修行时所经历过的种种善行。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惩罚故事场景, 2世纪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太子诞生与七步行,公元1-4世纪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太子诞生》。
巴基斯坦国家博物馆藏,佛经记载摩耶夫人临产回娘家,路经蓝毗尼园时感觉疲惫,于是右手扶着树枝休憩。这时释迦太子自摩耶夫人右胁下诞生。摩耶夫人左手扶着妹妹波阇波提,后者为释迦太子继母。太子前方一弓腰、手持布襟的接生者是帝释天。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太子夜半逾城, 3-4世纪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寻访仙人 ,2世纪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帝释窟禅定,说的是释迦佛在陀娑罗窟中进入禅定时,帝释天与乐神般遮翼及忉利天的诸神来到释迦佛处,乐神首先弹琴将释迦佛唤醒,帝释天再向释迦佛问法,从中获得了无上的喜悦。
在帝释窟下方表现的是诸神,人物尺寸较小;窟两侧又有诸多同比例的天人环绕,山石树木间还有猴子、山羊、小鸟等动物。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佛足印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环形莲花中的佛陀和礼拜者。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四面开佛龛的小佛塔,公元 5-7世纪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菩萨头像 ,公元2-3世纪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五代石雕舍利棺,甘肃博物馆藏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彩绘石雕释迦多宝佛像,北魏,甘肃博物馆藏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鎏金华盖铜佛坐像 ,十六国时期(304—429年),甘肃博物馆藏,真是非常精美。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斯瓦特地区出土公元 2-3 世纪的《菩萨像》,菩萨像与佛像不同,上半身裸露,可以看出犍陀罗匠工们已经掌握了古希腊、古罗马那种通过肌肉与骨骼结构来表现人体的技法,胸前多重璎珞和美石宝玉,体现出世俗性和亲和力的特点,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这和热衷于表现生命力及肉感的秣菟罗佛像形成鲜明对比。
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对于走马观花的我们来说,这个特展可谓是犍陀罗艺术的启蒙之旅,但去过云冈石窟,知道那里较早的佛像、菩萨像中,有不少也来自于犍陀罗美术的影响,但影响并不纯粹,而是与印度秣菟罗、凉州造像、中原北方造像相互融合—— 这就是外来造像样式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的自然体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