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深度之旅之一--甘肃博物馆(1)

标签:
博物馆犍陀罗艺术香远溢清巴基斯坦 |
分类: 博物馆记 |
正好赶上巴基斯坦健陀罗艺术-香远溢清”开展,香远益清四字出自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指的是莲花的品格。

该展览由故宫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巴基斯坦国家遗产与文化部考古与博物馆共同主办,展出了约200余件中巴两国犍陀罗艺术文物精品,所以好东西真不少。这件酒神金碗,中央人物呈现典型的希腊贵族面相,为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周围交错分布翼狮与蕨类叶片纹饰,均为来自波斯的文化元素。

犍陀罗是南亚次大陆上的一个古国,公元1世纪,来自古希腊的雕塑艺术和本土的佛教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犍陀罗艺术,并通过丝绸之路不断的传播融合,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交融主要是通过古代西域,经甘肃河西走廊传入中国,至迟于东汉末年(公元2世纪),形成了既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又极具犍陀罗风格的中国式佛教造像,直到北朝晚期,在山东青州佛教造像上的“曹衣出水”式样还保留着犍陀罗风格。

该展览由故宫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巴基斯坦国家遗产与文化部考古与博物馆共同主办,展出了约200余件中巴两国犍陀罗艺术文物精品,所以好东西真不少。这件酒神金碗,中央人物呈现典型的希腊贵族面相,为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周围交错分布翼狮与蕨类叶片纹饰,均为来自波斯的文化元素。

犍陀罗是南亚次大陆上的一个古国,公元1世纪,来自古希腊的雕塑艺术和本土的佛教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犍陀罗艺术,并通过丝绸之路不断的传播融合,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交融主要是通过古代西域,经甘肃河西走廊传入中国,至迟于东汉末年(公元2世纪),形成了既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又极具犍陀罗风格的中国式佛教造像,直到北朝晚期,在山东青州佛教造像上的“曹衣出水”式样还保留着犍陀罗风格。


阿特拉斯 ,公元2-3世纪

河神像 ,公元前2世纪—公元前1世纪 ,巴基斯坦国家博物馆藏

萨提尔头像 ,1世纪, 巴基斯坦国家博物馆藏


巴沙瓦地区出土的公元2-3世纪,转法轮印佛半身像 ,巴基斯坦国家博物馆藏。一般形式的犍陀罗佛像,带有很大且无任何装饰的圆盘形头光,脸型略长圆,双目大而有神,惟上眼睑稍厚,高鼻深目,眉线连在一起,容貌给人一种明快的感觉。蓄有胡髭,头发呈波浪状, 头顶结肉髻,体型健硕。


持矛女性,3-4世纪,斯瓦特博物馆藏,这尊女像头上的装饰如同一个厚的头箍,或是将卷发盘起围绕而成。身着近乎透明的薄衣,右手持一支长枪,左手于腰侧握持类似植物果实的圆形持物。

此像头戴宝冠,左手持金刚杵,表现帝释天的形象。

有翼阿特拉斯 ,公元2-3世纪

金光灿灿的耳饰 ,公元前1世纪 ,塔克西拉博物馆藏

格里芬手柄香炉,公元前1世纪


礼拜龙王守护的佛塔 2-3世纪,这件浮雕画面由佛塔与四位供养者构成,圆筒覆钵状的塔身上盘绕着那伽。那伽在印度文化中是生活在水中的神灵,后被纳入佛教成为护法。该浮雕画面位于一个带有花边的拱形龛内,原来应为建筑构件的一部分。

马尔丹地区塔库特伊巴希出土的2-3世纪《礼拜舍利塔》,白沙瓦博物馆藏。


此像头戴宝冠,左手持金刚杵,表现帝释天的形象。

有翼阿特拉斯 ,公元2-3世纪

金光灿灿的耳饰 ,公元前1世纪 ,塔克西拉博物馆藏

格里芬手柄香炉,公元前1世纪


礼拜龙王守护的佛塔 2-3世纪,这件浮雕画面由佛塔与四位供养者构成,圆筒覆钵状的塔身上盘绕着那伽。那伽在印度文化中是生活在水中的神灵,后被纳入佛教成为护法。该浮雕画面位于一个带有花边的拱形龛内,原来应为建筑构件的一部分。

马尔丹地区塔库特伊巴希出土的2-3世纪《礼拜舍利塔》,白沙瓦博物馆藏。


礼拜悉达多的头巾, 2-3世纪

佛足印、万字符、转轮都是佛的体现。

这是出土于斯瓦特地区公元 1-2 世纪的“忉利天降下”的浮雕作品,表现佛陀在忉利天为母说法后下降人间的场景,其中台阶最下一级有一对脚印,这是佛陀的象征,脚印的两侧是礼敬的梵天和帝释天,半跪的是一名佛弟子。




来自故宫博物院的思惟莲花手观音





公元1 -2世纪《佛立像》,白沙瓦博物馆藏。犍陀罗的佛像有各种各样的像容, 基本有行、立、坐、卧四种。其中卧像是在涅槃图中横卧于床座的释迦佛像,犍陀罗的佛像一般为立像和坐像,其中立像的双足微微分开,直立,通常将重心放在右脚(有时是左脚),左脚稍舒展、放松,这种姿势来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造型。这尊佛像头部扬起,视线上抬,似乎在表达佛陀自信、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



燃灯佛本生石刻残片 ,1-4世纪

燃灯佛授记(1-4世纪), 迪尔博物馆藏。它既是释迦本生故事的结束,也是佛传故事的开始。故事讲述的是在很早以前,燃灯佛出世时,释迦佛前世为儒童菩萨,得知燃灯佛要莅临其所在地的城池,便拿出身上仅有的五百钱从一位女子那买来了五只莲花供奉给燃灯佛。他见燃灯佛前来的路上有泥泞,便脱下自己的衣服铺上,发现未能铺满泥泞路,便再散开头发铺在地上让燃灯佛踏着头发走过。燃灯佛踏过他的头发后为他授记,预言他将成为释迦牟尼佛陀。燃灯佛语毕,儒童菩萨的身体便飘浮起来,面对燃灯佛合掌作礼。展厅中的这件《燃灯佛授记》浮雕作品保存并不完整,但儒童菩萨向妇女买花和为燃灯佛布发掩泥的关键信息却保留下来了。

《二妇争子本生》,伊斯兰堡博物馆藏,是一件古希腊雕刻技术和佛教题材结合起来的作品,所谓本生故事,是指佛陀前世累世修行时所经历过的种种善行。


太子诞生与七步行,公元1-4世纪


《太子诞生》。巴基斯坦国家博物馆藏,佛经记载摩耶夫人临产回娘家,路经蓝毗尼园时感觉疲惫,于是右手扶着树枝休憩。这时释迦太子自摩耶夫人右胁下诞生。摩耶夫人左手扶着妹妹波阇波提,后者为释迦太子继母。太子前方一弓腰、手持布襟的接生者是帝释天。
前一篇:徽州四季--守拙园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