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山西晋南古建筑之一--独辕四景车、原起寺、平顺天台庵

标签:
古建四景独辕车大禹庙原起寺天台庵 |
分类: 绿色激情 |
九天圣母庙出来,我们回到北社村,专门来找这个四景神车,一进村子里,就看到墙上的宣传画。还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大广场中央竖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辕四景车赛会”的大石头,还有一座古古的庙。


庙宇大门紧锁,我们探头探脑,没看到人,只看到两个守护文保的小狗。

看到我们东张西望,一位做红木生意的当地人说,如果想看庙,可以帮忙打电话给村长。于是好心人帮我们联系了村长,安排了一位保管钥匙的大叔来帮我们开门。

庙里平时只有这两只文管小狗在看门,对着门缝中的我们狂吠了一阵后,我从门缝里看到的就是这两只充满好奇又特别萌的小土狗了。





大叔来帮我们打开了村子广场上的大禹庙,一开门,两只小狗就撒欢般的在广场上跑起来。大禹庙的创建年代也不详,大门也是一个倒坐的戏台。

大殿为元代建筑,与献殿成勾连搭的结构。

横梁上的彩绘不知是修复的还是原来的,墙上的壁画已经看不出来了。

大叔听我们想看四景车,又热情的去帮我们取钥匙,才知道原来广场上那个长方形的透明玻璃房子就是放四景车的地方。

钥匙拿来了,看到眼前的独辕四景车我们震惊不已。四景车的产生与我们刚看过的九天圣母庙有渊源,是九天圣母庙一年一度的盛大庙会“大赛会”上的主要社火之一:会上的民间社火门类繁多,其中有四景车、社楼、神驾、神马、抬杠、高跷、社鼓、民乐队、神旗、牌、伞、银伞、弯驾……应有尽有。在这些社火当中,四景车是最引人注目的盛景。

四景车定型于明代,车高13米,通体用彩色丝绸扎制,由车棚、盆、车楼、桅杆组成,车前套有两头大牛。“四景”指车内巧妙的设计和独特的工艺。一是一根独木辕套两头大健牛;二是用一根牛角杆和三个木犋环环相套承驾辕头;三是第二节的主木构架,不用卯不开榫直立在底平板上,用麻绳上下捆扎紧固;四是第二节主木构架上端和第三节主木构架下端相接点,不用卯不开榫,也是四条麻绳上下捆扎固定。



看过四景神车,我们来到潞城和平顺交界去看辛安村凤凰山巅的原起寺。在依漳河水的一座山崖上有-个人工修筑的l0米多高的石砌土台,土台西边是玉皇庙,也是原起寺的入口。



玉皇庙在维修,目前还是一个工地。

出玉皇庙,这东边的土台上就是千年古刹原起寺:始建于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后经历代维修、扩建,成为唐宋两代混合结构的古寺,保存较为完好。

古寺的大门真小。

大雄宝殿座落在石砌的台基上,飞檐斗栱,雅致古朴,判定它们的年代我们还欠缺专业知识,但它们久远的历史感以及现在被完好的保存着,看到这一切已经心满意足。

殿前这座正方形的享子,亦称看亭,小巧玲戏,由四根石柱支撑,结构简练,古色古香。
每根亭柱上还刻有诗文:暮听钟声夜听潮,雾迷塔影烟迷寺,描绘了原起寺的风光。

亭内放置着形制不同的三块石碑。

残破的石碑上雕刻了无数的小佛像,很有北魏的风范。

七十年代的文物保护标志牌

现存正殿为正方形结构,面阔山间。单檐简板布瓦,琉璃脊兽歇山顶,屋坡平缓,四翼如飞,结构简练,相交严实,使殿内的空间更显得空阔。

殿身结构为四架椽屋,原庵内没有一根柱,现在的几根直抵于四椽栿下之柱都是后世所补加的。虽然历代都有修缮,但是构件的更换率很低,主要的梁架基本没有断裂和更换的痕迹。



蜀柱是明清时代更换。

天台庵的文馆员已经看管了17年,门口有一个电话随时可以找到他。守护国宝那么多年,耳闻目睹无数的文物专家和古建爱好者前来,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于是头头是道的给我们这些初学者普及起来。这是在城市中著名景点中体会不到的,他们自愿的充满着感情地解说,让我们无比感动。真心希望他们的工资待遇更好一些,更有能力保护我们的国宝。

大广场中央竖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辕四景车赛会”的大石头,还有一座古古的庙。


庙宇大门紧锁,我们探头探脑,没看到人,只看到两个守护文保的小狗。

看到我们东张西望,一位做红木生意的当地人说,如果想看庙,可以帮忙打电话给村长。于是好心人帮我们联系了村长,安排了一位保管钥匙的大叔来帮我们开门。

庙里平时只有这两只文管小狗在看门,对着门缝中的我们狂吠了一阵后,我从门缝里看到的就是这两只充满好奇又特别萌的小土狗了。


在等大叔来看门的间隙,我们在村里闲逛,还看到一座北社三嵕庙,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创建年代无考,现存大殿为元代遗构,据村里人告诉我们,这都是近期修复过的,村里的文化保护意识已日渐形成。



大叔来帮我们打开了村子广场上的大禹庙,一开门,两只小狗就撒欢般的在广场上跑起来。大禹庙的创建年代也不详,大门也是一个倒坐的戏台。


大殿为元代建筑,与献殿成勾连搭的结构。

横梁上的彩绘不知是修复的还是原来的,墙上的壁画已经看不出来了。

大叔听我们想看四景车,又热情的去帮我们取钥匙,才知道原来广场上那个长方形的透明玻璃房子就是放四景车的地方。

钥匙拿来了,看到眼前的独辕四景车我们震惊不已。四景车的产生与我们刚看过的九天圣母庙有渊源,是九天圣母庙一年一度的盛大庙会“大赛会”上的主要社火之一:会上的民间社火门类繁多,其中有四景车、社楼、神驾、神马、抬杠、高跷、社鼓、民乐队、神旗、牌、伞、银伞、弯驾……应有尽有。在这些社火当中,四景车是最引人注目的盛景。

四景车定型于明代,车高13米,通体用彩色丝绸扎制,由车棚、盆、车楼、桅杆组成,车前套有两头大牛。“四景”指车内巧妙的设计和独特的工艺。一是一根独木辕套两头大健牛;二是用一根牛角杆和三个木犋环环相套承驾辕头;三是第二节的主木构架,不用卯不开榫直立在底平板上,用麻绳上下捆扎紧固;四是第二节主木构架上端和第三节主木构架下端相接点,不用卯不开榫,也是四条麻绳上下捆扎固定。


车的动力除两只辕牛和两只大牛拉拽外,前面用两根麻绳由近百名粗壮劳力拉拽,车后和车左右还备有4根牵绳,看到图册上这场面,真是热闹。四景车承载着千百年来当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是百姓们欢庆太平盛世、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文化艺术。问了大叔,他年轻时也曾经参加过这样的盛会。

这些旁边的神楼里都是供奉的各路神仙,是独轮车的辅助仪仗。和大叔攀谈了许久,听大叔描述庙会上的四景车和其他社火。想象一座数百人拉跑的红黄绿蓝彩绸装饰的独辕车,仿如移动的宫殿,那场景壮观又气派,对这平顺县独有的文化名俗活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愿这样的名俗遗产能永久的传承下去。

这些旁边的神楼里都是供奉的各路神仙,是独轮车的辅助仪仗。和大叔攀谈了许久,听大叔描述庙会上的四景车和其他社火。想象一座数百人拉跑的红黄绿蓝彩绸装饰的独辕车,仿如移动的宫殿,那场景壮观又气派,对这平顺县独有的文化名俗活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愿这样的名俗遗产能永久的传承下去。




看过四景神车,我们来到潞城和平顺交界去看辛安村凤凰山巅的原起寺。在依漳河水的一座山崖上有-个人工修筑的l0米多高的石砌土台,土台西边是玉皇庙,也是原起寺的入口。



玉皇庙在维修,目前还是一个工地。

出玉皇庙,这东边的土台上就是千年古刹原起寺:始建于唐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后经历代维修、扩建,成为唐宋两代混合结构的古寺,保存较为完好。

古寺的大门真小。



大雄宝殿座落在石砌的台基上,飞檐斗栱,雅致古朴,判定它们的年代我们还欠缺专业知识,但它们久远的历史感以及现在被完好的保存着,看到这一切已经心满意足。


亭内放置着形制不同的三块石碑。

残破的石碑上雕刻了无数的小佛像,很有北魏的风范。

亭前有一座八角青石经幢,刻有陀罗尼经及建幢、寺的铭记。经幢的底座八面雕刻乐伎,个个风姿绰约,我们俯身看了半天,终于看到了。

岁月模糊了面容,但抹不去的是神态和韵味。就仿若我们自己,虽然日渐老去,但对大自然和历史文化的追随永远在路上。


享亭石柱下部的设计还是镂空的,古人的智慧和技艺永远在我们意料之外。

登寺远眺,群山环绕,西望村舍,炊烟缕缕。世间本初很简单,再多繁复都将最终回归原本。这也许就是原起寺的本意:原本、起初,简单的两个字,禅意横生。这样一座的古寺值得喜欢的人来好好品味。

岁月模糊了面容,但抹不去的是神态和韵味。就仿若我们自己,虽然日渐老去,但对大自然和历史文化的追随永远在路上。


享亭石柱下部的设计还是镂空的,古人的智慧和技艺永远在我们意料之外。


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后,天台宗是第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由于创立者智者大师久居浙江天台山,故以“天台”为宗名,随之各地纷纷建立起天台宗寺庙、庵院,天台庵位于平顺县城东北25公里处的坛形孤山上,始建于唐末天佑四年(907年),现存建筑建于五代后唐天成年间,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天台宗殿堂。

七十年代的文物保护标志牌

现存正殿为正方形结构,面阔山间。单檐简板布瓦,琉璃脊兽歇山顶,屋坡平缓,四翼如飞,结构简练,相交严实,使殿内的空间更显得空阔。

殿身结构为四架椽屋,原庵内没有一根柱,现在的几根直抵于四椽栿下之柱都是后世所补加的。虽然历代都有修缮,但是构件的更换率很低,主要的梁架基本没有断裂和更换的痕迹。



蜀柱是明清时代更换。

天台庵的文馆员已经看管了17年,门口有一个电话随时可以找到他。守护国宝那么多年,耳闻目睹无数的文物专家和古建爱好者前来,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于是头头是道的给我们这些初学者普及起来。这是在城市中著名景点中体会不到的,他们自愿的充满着感情地解说,让我们无比感动。真心希望他们的工资待遇更好一些,更有能力保护我们的国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