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的探寻--贵州岩鱼村、毕克古寨

标签:
摩经岩鱼村毕克古寨布依族贵州 |
分类: 绿色激情 |
2018年的最后一天,看到了女儿写的年终总结,真正是辛苦的付出,才能有点滴的回报。其实就算没有回报,经历的一切都是最好的人生积累,更何况还有了那么多回报,只能更加感恩!2019就希望全家身体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
贵州行的最后一天也该在这31号结束了吧。我只有一周的假期,于是最后一天我们来到了黔西南的贞丰县,这里距离贵阳机场200多公里。贞丰的最著名景观就是双乳峰,而我们还是继续寻找民俗。

岩鱼村是一个典型的纯布依族村寨,依山傍水,具有秀丽的山水风光、浓郁的布依风情。还没有到,就看到路边有两位大妈在织布,真是很有特色,于是下车攀谈起来。

大妈织的是一个五彩的带子,五色的丝线铺开仿佛七色彩虹。

一根梭子穿梭其间,快速的变换。


黑色的篦子还有着古老的木纹。

大妈们的耳朵下面都挂了很大的耳饰,也许是从小就戴上的吧,耳垂都被拉出了很大的一个洞。


两位大妈都很热情,为我们指路之后就继续忙碌起来了。

看到这样的大山,总是让我想起《诛仙》小说中的兽神住的十万大山,就是这样一块神秘的地域吧。

来到了岩鱼村,是一个安静朴实的小村子。

在路上偶遇一位中年大叔,聊起来竟然是一位老师,正准备为家里的一种文化遗产进行申报,让我们好生仰慕。大叔也非常热情,一边认真的回答我们的好奇,一边邀请我们去他的家里看看。


就是这位大叔了呢。少数民族的村落里大家就是那么自然纯粹的敞开着心扉。

大叔家里的大妈也在织布呢,不同的是织的是白布不是彩色的布。以前家里人的衣物都是阿妈们这样一段一段的织出来的吧。



大叔给我们看了家里珍藏的宝贝---是一段很长的灰色麻布卷轴,层层打开的卷轴上依次是数十多种形态各异人物和神兽,看卷轴背面的时间果然是百年前的老物了。据大叔说,他是布依族摩经第十二代传承人,如今会唱的人已经并不多了。

回家后我们百度了摩经,应该是一种祭祀时唱诵的长篇歌诀。依族先民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通过与汉族文化的不断交融,逐渐形成有布依族特色的自然宗教观念。其中布依族摩经文化就是布依族民间信仰文化的一种表现。真正是很开眼的一次探访,令我们对大叔肃然起敬,也希望他申报的这个摩经遗产能够真正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估计也就在云贵之地才有这样的民俗留存至今吧。













巷子口的汽车,让我们更新深刻的体会了现代与民族遗存交融并存的现实,古老的民族文化除了少数人的坚守之外,在现代经济的大潮中已经渐行渐远。

村口一位年轻人拿着很奇特的物件在捉什么东西,问了大叔,原来是捉马蜂泡酒,真是好神奇。


这座山太特别了,好像腰间系上腰带一样,大叔告诉我们名字了,可惜我忘记了。大叔说这里的山山水水都有神话故事的,以后有机会要整理出来。


这是村口的一个山神庙,大叔小时候在这里遇到过神奇的事情。



一排有气势的山脉,这就是贵州山区典型的地貌。

在大叔的推荐下,我们有车行5公里来到了必克布依族古村。必克布依古寨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寨边有小水潭近百个,水质很好。也许源于此,当地政府对毕克进行了一定的打造。


这就是布依族的民族服饰吗?一层层包裹的白色头巾,白色和黑色搭配的衣服,有着清爽整洁、朴素自然的美感。


沿着水渠我们进了寨。

每一栋小楼也很有特色,这样的线条很有艺术感。

有水的寨子就有灵气。


鸭子带路。。。

这潭水就是寨子的生命之源吧。

可惜没有拍清楚,清秀的布依族孩子清澈的眼神。



古老的石桥

必克的小桥流水,百潭泉涌,遍地石板,难怪在这里留下了“水经石上流,风从花间过。人在诗画里,胜似桃花源”的诗句,成为了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创作基地!传统的民族的东西永远有一种独特的与众不同让喜欢的人流连忘返。


岩鱼村是一个典型的纯布依族村寨,依山傍水,具有秀丽的山水风光、浓郁的布依风情。还没有到,就看到路边有两位大妈在织布,真是很有特色,于是下车攀谈起来。

大妈织的是一个五彩的带子,五色的丝线铺开仿佛七色彩虹。

一根梭子穿梭其间,快速的变换。


黑色的篦子还有着古老的木纹。

大妈们的耳朵下面都挂了很大的耳饰,也许是从小就戴上的吧,耳垂都被拉出了很大的一个洞。


两位大妈都很热情,为我们指路之后就继续忙碌起来了。

看到这样的大山,总是让我想起《诛仙》小说中的兽神住的十万大山,就是这样一块神秘的地域吧。

来到了岩鱼村,是一个安静朴实的小村子。

在路上偶遇一位中年大叔,聊起来竟然是一位老师,正准备为家里的一种文化遗产进行申报,让我们好生仰慕。大叔也非常热情,一边认真的回答我们的好奇,一边邀请我们去他的家里看看。


就是这位大叔了呢。少数民族的村落里大家就是那么自然纯粹的敞开着心扉。

大叔家里的大妈也在织布呢,不同的是织的是白布不是彩色的布。以前家里人的衣物都是阿妈们这样一段一段的织出来的吧。



大叔给我们看了家里珍藏的宝贝---是一段很长的灰色麻布卷轴,层层打开的卷轴上依次是数十多种形态各异人物和神兽,看卷轴背面的时间果然是百年前的老物了。据大叔说,他是布依族摩经第十二代传承人,如今会唱的人已经并不多了。

回家后我们百度了摩经,应该是一种祭祀时唱诵的长篇歌诀。依族先民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通过与汉族文化的不断交融,逐渐形成有布依族特色的自然宗教观念。其中布依族摩经文化就是布依族民间信仰文化的一种表现。真正是很开眼的一次探访,令我们对大叔肃然起敬,也希望他申报的这个摩经遗产能够真正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估计也就在云贵之地才有这样的民俗留存至今吧。













巷子口的汽车,让我们更新深刻的体会了现代与民族遗存交融并存的现实,古老的民族文化除了少数人的坚守之外,在现代经济的大潮中已经渐行渐远。




这座山太特别了,好像腰间系上腰带一样,大叔告诉我们名字了,可惜我忘记了。大叔说这里的山山水水都有神话故事的,以后有机会要整理出来。


这是村口的一个山神庙,大叔小时候在这里遇到过神奇的事情。

山脚下有一条小溪,可惜被农田挡住了看不到。


一排有气势的山脉,这就是贵州山区典型的地貌。

在大叔的推荐下,我们有车行5公里来到了必克布依族古村。必克布依古寨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寨边有小水潭近百个,水质很好。也许源于此,当地政府对毕克进行了一定的打造。


这就是布依族的民族服饰吗?一层层包裹的白色头巾,白色和黑色搭配的衣服,有着清爽整洁、朴素自然的美感。


沿着水渠我们进了寨。

每一栋小楼也很有特色,这样的线条很有艺术感。

有水的寨子就有灵气。


鸭子带路。。。

这潭水就是寨子的生命之源吧。

可惜没有拍清楚,清秀的布依族孩子清澈的眼神。



古老的石桥

必克的小桥流水,百潭泉涌,遍地石板,难怪在这里留下了“水经石上流,风从花间过。人在诗画里,胜似桃花源”的诗句,成为了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创作基地!传统的民族的东西永远有一种独特的与众不同让喜欢的人流连忘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