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名俗一---施洞镇、贵州博物馆

标签:
贵州施洞苗秀织锦贵州博物馆 |
分类: 绿色激情 |
先生不知怎么的就迷上了民俗,于是行程中无处不在。施洞镇从外表看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苗寨,论民居建筑艺术,不及雷山县的上朗德;论村寨的规模,也不及雷山西江苗寨,我们到达那里更多的仿佛还是一种猎奇,不过也许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同去的时尚小朋友们已经被深深打败,她们喜欢的是那些名声在外的著名景点,而不是这乡村小镇。

这位大妈家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证书和匾额,我们第一次听说了“仰阿莎”这个名称,百度后知道仰阿莎是指用苗语传唱的神话爱情叙事歌,苗语的意思是“清水姑娘”,是苗族人民塑造的美神。据2006年州文化研究所的调查数据显示,能够演唱“仰阿莎”的歌师都为40、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会演唱完整的“仰阿莎”的歌师只有100人不到,健在的只有60人左右
大妈用传统的织布机飞快的走线,真正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薄弱和困境,只有在这偏僻的小镇上还能找到些许的延续。
很美丽的彩色织锦,不过因为是纯手工的手艺,所以价格也不菲,也许经常有商人来收购吧。

小镇上的居民安守着本分的日子,在这日趋改变的乡村,默默坚守着。
看到了小商店里卖的各色丝线,在城市里已经见不到了,可是买回家也没有用,小时候奶奶曾教过我一点点绣花,现在估计花绷子都找不到了。
又看到一件秀坊,这位大妈也厉害,出过国门,见过大世面。希望我们这些游客能够买点绣品回家,百子图确实让大家爱不释手,但价格上最终还是没有谈好,民族的东西确实昂贵,当然也许对我们这样的普通家庭来说,收藏这样昂贵的绣品还是奢侈的想象吧。
大山深处还有更朴实的苗寨,可是大家都不愿意去看了,先生也只好作罢。毕竟我们还是普通的旅行者,对民俗的探究只是点到为止,还没有上升到钻研的地步。
晚上赶到了贵阳市区,第二天上午利用了一点时间来到贵州省博物馆。整个博物馆感觉就是一个民族文物馆,刺绣、蜡染、挑花、织锦、银饰等1000余件。
东汉的铜马车可谓是贵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