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老建筑的缘分---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3)

标签:
共和楼广智院济南老建筑齐鲁大学近现代建筑群南关教堂 |
分类: 绿色激情 |
小院落里看到的第一幢楼是和平楼,建于1915年,原为共和医道学堂附属的护士养成学校楼,由英国浸礼会主持,学制四年,男女兼收。曾为齐鲁医院健康体检中心。
庄严、大气,优雅,很有英国的味道在里面。
这栋楼很特别,两个尖尖的塔楼,因为距离近,所以只能仰视的拍它。
看牌子上说这是共和楼,1915年建成,1952年以后成为口腔科、眼科病房。现为齐鲁医院办公一楼。
共合楼又称养病所,为三层砖木结构,当时是医院最大的建筑物。落成当天,时任北洋政府山东督军的靳云鹏亲临祝贺。
这样的房子下面似乎都有地下室,凹凸的石头与上面的砖瓦有着明显的层次区分。
边上的小楼不高,但也别有特色。
16号楼是求真楼,建于1911年,也是一座带地下室的二层砖石结构小楼,曾是医院的诊病所(门诊部),供传教士向病人布道,也曾是齐鲁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宿舍楼。50年代以后成为医院的办公楼,现在是齐鲁医院的干部保健门诊。
在这紧凑的楼群中,还有一个小花园,前面的塑像是聂会东,齐鲁医院的前身华美医院的创始人,美国长老会传教医师,曾担任过齐鲁大学校长、中国医学传教会主席。
花园中有一亭,名曰广智亭,位于医院的中心,与周围的假山、鱼池,松柏自成了一个小环境。
与前面的和平楼味道有点类似。楼上写着建筑的年代,百年过去了,它看上去依旧是那么敦厚,齐整。每每看到这些老建筑,总感觉它们也是有生命的,虽沉默不语,却仿佛动彻世事。存在或者毁灭,一切都自有安排。
探头探脑的从大门旁拍了一张内饰,明亮的大窗户投射在光滑的大理石地面上,橘色的灯光有些暖暖的味道。
原来被绿色爬山虎遮掩的叫做求真楼,我在缝隙间终于发现了牌子。它建于1911年,起先为诊病所,后为医生宿舍楼。
整个屋顶都被绿山墙覆盖了。
这一片建筑很有格调,这样的环境独立开来怎么着也想象不出这是医院。
红花绿山墙的映衬下,三角形尖尖顶的教堂从外观看上去有着别样的隐士的味道。
它是济南南关礼拜堂旧址,齐鲁医院东门内的第一座老房子。该建筑原为在济南传教的大英浸信会建造的礼拜堂,亦为齐鲁大学神学院的实习基地,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1906-1907年),1982年到现在一直是齐鲁医院营养食堂。看到进进出出的行人在食堂就餐,没好意思拍照。可是外观与内在的迥异真的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过被绿山墙盖了一大半的南关教堂,在我看来还是美极了,爱不释手的拍了很久。
在齐鲁医院后门还有一条东西向小街,是广智院街,原名“东新街”,后因清朝末年在街东头建起广智院后,遂改。就是眼前这条不起眼的小街。
应该说这一片建筑群相当密集,却也相当精美。回头远远的又拍了一张共和楼,这应该是最好的角度了吧。
这是和平楼拉近了看,楼顶上装饰的蜗牛状的漩涡,很罗马的感觉。每栋建筑如果仔细观察,都有很多细节可以去发现。
时间已经下午六点了,只能匆匆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