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说走就走的一个人旅行--镇江北固山
| 分类: 绿色激情 |
北固山高不过五十米,形势险要,风景秀丽,与金山、焦山成犄角之势。因为金山是“寺裹山”,虽然名气大,不过我更喜欢自然风景,所以三山中就舍弃了金山。
进门是一条狭长的上山路--东吴大道
北固山上的景点多与《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有关,以甘露寺最为出名。
公园里介绍树木都是这样的,挺雅致。焦山和北固山的古银杏树还真不少,看来秋天来会是个好时节。
建筑都是木制的,进门要套鞋套,木制地板被绒绒的鞋套摩擦的油光程亮。
干净的亭台,全木的结构,开阔的远景,真正是凭吊古今的好去处。
北固山的名气比真实风景大许多。乾隆皇帝曾作诗:“长江好似砚池波,提起金焦当墨磨,铁塔一支堪作笔,青天够写几行多”,赞美北固山的壮丽景色。李白也为它做诗: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既描绘了北固山景色的旖旎风光,又道出了北固山形势险要,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甘露寺后的多景楼又名北固楼,虽为现代新建,也是看风景最好的地方,登楼所见脚下长江波澜壮阔,往西能见金山,往东能见焦山。
也是一幢全木结构的亭台。门柱上的对联:气吞吴楚,看六代枭雄此处曾留霸业;浪涌乾坤,叹千里骚客斯楼独望神州”,极言北固山历史之深厚。
多景楼是北固山风景最佳之地,宋元以来经常为历代文人雅士聚会赋诗之所。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苏东坡,科学家沈括,书画家米芾,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陈亮、陆游、元明清无数文人雅客,都在这里留下了许多著名诗句。
北固楼三个字还是毛泽东题写,北固楼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长江中下游三座名楼之一。
北固楼内,一二层楼面分别陈列有浙江东阳山水木雕画、毛泽东手书辛弃疾词《永遇乐》、《南乡子》,以及当代书法家书写的古人吟咏北固山的诗词。
里面是一个菖蒲展。原来菖蒲在古代被誉为神草,并被赋予了人格化。
虽然不懂,但却领会到一点山灵神气的感觉,也许正是菖蒲的格调。
宏开鹫岭,每石1字,横列嵌置,青石质地,落款为“出寰上人修甘露寺书此赠之,米万钟”。米万钟是明代书画家。
风雨长廊尽头建有一座亭轩。亭轩内墙上镶有一块巨大的“天下第一江山”石刻,上款:延陵吴琚书,下款:康熙乙已镇江府通判武乡程康庄勒石。粱武帝游北固山时,挥毫写下了“天下第一江山”六个大字,留在山上。清康熙年间(1665年),由镇江府通判程康庄临摹勒石,把它嵌在廊壁上。
坐北朝南立有一通石碑,碑额刻着赵朴初先生题写的“阿倍仲麻吕诗碑”七字。诗文用中日两种文字书写,如今日本奈良市三笠山、我国西安兴庆公园、镇江北固山、张家港黄泗浦都立有纪念阿倍仲麻吕的石碑。
铁塔是全国重点文物,明万历十年塔被雷电击倒,后重修;清光绪十二年又遭雷击,倾倒四层,后又迭遭毁坏,1960年进行整修。现存塔基及塔身四层,其中一二层为宋代原构,三四层为明代补铸。塔身八面四门,每面都铸有佛像。1960年整修时,从地宫出土金棺、银椁、舍利等。
绕着长廊走出,路过一个晴朗晖厅,鲁肃墓、太史慈墓,基本上就是下山的路了。
试剑石在出口和入口之处,相传当年刘备招亲时,与孙权在此地各自劈石为誓,各自均将巨石一劈为二。
写到这里,刚中考结束的女儿在旁边看到,说,你还去过北固山啊,说完背了首唐代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原来这是所有中学生都必背的: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总之北固山处处都是三国故事和历史的岁月留痕,这就是北固山给我的最大感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