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印象之---天下名泉之首趵突泉

标签:
趵突泉七十二名泉之首奇石李清照风景俱佳 |
分类: 绿色激情 |
从五龙潭出门,才发现对面就是趵突泉的北门。进还是不进呢?左思右想,最终决定还是利用这难得机会进去看看吧。毕竟是济南七十二泉之首,有着“天下第一泉”的美誉。
趵突泉是5A级景点,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至我国的商代,宋代曾巩任齐州知州时,在泉边建“泺源堂”,并写了一篇《齐州二堂记》,正式赋予泺水以“趵突泉”的名称.
进门就是一个太湖石,如一大一小两个瑞兽,大的抱着小的在接吻,所以叫做“吻石”。
晨曦的阳光正好,散落在园林里,人少景美正是观景好时光。
有着海纹一样的石头。
园内奇石甚多,每个都独树一帜。
很喜欢路边的路灯造型,雅致古典,想来这个“泉”字一定是一个象形文字。
就这样逛到了园林中心的“趵突泉”。
趵突泉水分三股,昼夜喷涌,水盛时高达数尺。所谓“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眼前不是盛景,所以就是三股小泉弱弱的翻滚着。2001年曾停喷890天,后加大地下水保护,现在已经持续喷涌了11年。
专门为观泉而建的观澜亭,亭前水中矗立的2块墨绿色石碑,“趵突泉”三字为明代山东巡抚、书法家胡缵宗所写,“第一泉”石碑,为清同治年间历城王钟霖所题,后面还有一石碑,题字“观澜”。有游客发现“突”字少了一点,回来查询说“突”宝盖上那一点很像一顶帽子,把帽子拿掉,寓意着趵突泉永远喷涌,没有尽头,这个解释也很有趣。
经科学检测,趵突泉泉水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是理想的天然饮用水,看很多游客就是这样品尝泉水的,我也好奇的尝了一口,回味甘甜。
在趵突泉附近,散布着金线泉、漱玉泉、洗钵泉、柳絮泉、皇华泉、杜康泉、白龙泉等三十多个名泉,构成了趵突泉泉群。杜康泉传说因酒仙杜康曾于此置锅煮酒而得名。
观澜亭后的石碑上刻着: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会齐候于泺。
散布周边的各个小泉。
曾经因泉沫纷繁,如絮飞舞,故名“柳絮泉”,现在只能靠想象了。
夔石是园中的著名太湖石,说明牌介绍:“夔”为古代传说中的独足兽,因此石形状奇特,有单足,昂首,吼天之势,形似“夔”,故得名,为济南名石之一。
虬石,“虬”为古代传说中的有角小龙。此石出自青州,俊秀、通透,盘屈相纠,因形得名。线条柔中带刚,宛如一条盘曲欲飞的虬龙。
趵突泉内的李清照纪念堂和易安旧居,建于1959年,院落花木扶疏,飞亭叠瀑,从图、文、像、书、画等不同层面展示了一代词人丰富的一生。
园内果然假山堆叠,亭阁耸立,小桥流水,松竹相映,十分雅致。
老人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吹箫弹唱,应当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和情怀吧。
门楼迎门屏风前后两面分别是郭沫若题写的“一代词人”和“传颂千秋”。
正厅匾额“漱玉堂”为郭沫若所题,门前抱柱也是郭沫若题写的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诵千秋是著书。李清照的词清丽婉约至今也是有很多粉丝的。
曲廊的墙上,镶嵌着30多方当代著名书法家题写的李清照诗词碑刻。
纪念堂旁边是这“漱玉泉”,刻字为济南当代书画家关友声1956年书写。相传,李清照曾于此掬于梳妆,填词吟诗,她的作品《漱玉词》即以此泉命名。也许词人诗词的婉约就是因为这泉水的温润,才沁人心脾吧。
“鸟飞鱼跃”
这龟石是园中一宝,特意去看它。据说是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别墅——云庄中之遗石。石高约4米,重约8吨,具有秀、瘦、透、漏、皱特点,与龙、凤、麟同称四大灵石,济南第一名石。
沧泉,位于花木葱茏的沧园西北隅,因园而得名。
“蓝已青矣”也是趵突泉的一名石,位于沧园,给王雪涛的题石。王雪涛曾从师齐白石,白石先生称其
“蓝已青矣”。
一块不知名的石,也独具个性。
白雪楼,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藏书处。
2013年景区对白雪楼西南角“重修白雪楼记”古石碑穿上了“保护衣”,保护这难得的古石碑。
白雪楼前的石湾泉是用太湖石砌成的不规则的水湾,泉水温文尔雅。
这又是什么泉,总之园林里哪里都是一汪汪泉水,每一处都可以细细品鉴。
走马观花趵突泉,感觉这个门票还是值得的。人文历史、泉水秀色、太湖奇石都俱佳,当然这样的地方不适合人山人海,适合独自慢慢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