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节自驾广东潮汕之旅(3)---潮州广济桥
标签:
旅游潮州广济桥韩文公祠牌楼街 |
分类: 绿色激情 |



2个小时之后我们到了此行的第二站,潮州。潮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城区不大,一条韩江穿城而过。先看已有八百年历史的韩文公祠。门口是韩愈《进学解》中的两句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唐朝时韩愈被贬谪潮州,在潮州期间做了不少事情,于是潮州人怀念他的功绩为他建了这个祠,韩祠内有一块碑刻:“若无韩夫子,人心尚草菜。”是对他极高的评价,而且潮州的江叫韩江,山也叫韩山,都姓韩了。

依山而建、层次分明的韩文公祠。
是啤酒树吗,很像一个啤酒瓶。

祠堂里的匾额不少,都是大家之作。

瓦当上也雕琢精美。

喜欢祠堂顶部的嵌瓷装饰,以素色为主,雅致古朴。


登上顶也就可以俯瞰下面的韩江了。
古树参天。
应该是榕树吧,很喜欢它们盘根错节的样子。
侍郎阁是韩文公祠的最高点
远远的广济桥就横跨在韩江之中。


这样的装饰很好看,在其他祠堂还真没见过,于是拍了很多。

韩愈曾手植一颗橡树,可惜在清代的时候死了,现在是用一颗木棉树代替,但“韩祠橡树”还是昔日的潮州八景之一。


走出韩祠,大街小巷都是这样卖水果的小摊,很可爱,杨桃、菠萝、芭乐、山楂。。。。。还有我不知道的水果都拌在一起,所以嘛当然要尝一尝的。
韩祠对面就是中国四个古桥之一的广济桥,也是潮州老八景之一的“湘桥春涨”。广济桥也叫“湘子桥”,民谣这样唱:“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
广济桥始建于宋代,始为浮梁桥,后历二百余年的更迭,到明正德年间才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座启闭式浮桥。
桥墩上建有形式各异的廿四对亭台楼阁,每个楼阁都有很好的名字,兼作经商店铺,所以有“廿四楼台廿四样”、“一里长桥一里市”之美称。。




每个楼阁内现在是卖各式各样纪念品的小店,其中还有现场制壶的艺人的演示。
“民不能忘”坊
广济桥是现存最早的开关活动式大石桥,这个感觉就是开关装置。
很好玩的梭子桥
潮州民谣说:“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唱的就是就只鉎牛,可惜的是历经400多年风雨后,2只镇水的铁牛只剩下1只了。


古代人的智慧真正是无穷的,神奇的广济桥每一个桥墩距今都有几百年的历史,这么沉重的花岗石怎么搬运的也真是奇迹了。


中餐找到一家名小食店,看本地人非常多,估计应该算不错的吧。点了一桌的潮州菜,大家高呼过瘾,确实色香味俱全,关键是很多海鲜类确实是我们不常吃的,做的不但味美而且精致。

下午去逛潮州的骑楼老街。到处都是潮州特产的小吃和老香黄。
潮州的牌坊街很有名,相传共有91做牌坊,而集中在太平街的牌坊规模较大、鳞次栉比,所以被誉为“牌坊街”。清末民初,具有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建筑引入广东,在此期间,太平路、东门街也渐次改造为骑楼式商业街,并与明、清石牌坊共存。

牌坊街上的一口古井,可以自己打水上来尝尝井水的甘甜。

牌坊街可真长,春节期间缘故吧,人也不少,好多小吃都想尝,却没有那个肚子了,后来看到有博客介绍裸条,好像是类似米线的东西,可惜了最爱米线的人我竟然不知道,否则怎么着也要吃一碗啊。没关系,留着给下次再来的机会吧。

走出牌坊街,我们顺着城楼去看广济城门。
在窄窄的城墙上走,感觉真不错,尤其是两边竟然是五彩的野草,有点小小荒芜的感觉,给我的感受是不雕琢不造作,很喜欢。

都是我们团队中的一群人,说明平时来应该人更不多的。
脚都走疼了,才来到了广济城门上。
广济门城楼坐落在湘子桥西端,是潮州城的主要标志。城楼为仿宫殿式建筑,也叫“东门楼”,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历代均有不同程度的维修,1931年重修。


潮州给我的感觉很好,小小的,古古的,还有很多很多的好吃的。可惜时间紧,没有吃够,以后一定还要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