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ylinda
ylinda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8,469
  • 关注人气:20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2015-01-16 21:54:13)
标签:

旅游

苏州博物馆

贝聿铭

秘色瓷

文化历史

分类: 绿色激情

第一次去苏州是大前年的春节古镇游,在去木渎的时候路过苏州。感觉人多车多,但苏州毕竟是一个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所以无论如何还是需要专门来一趟的。终于在2014年11月这个秋末最好的时节我再次来到了苏州。

都说要了解一个城市的过去和现在,就从这个城市的博物馆开始,一座博物馆就是一部物化的发展史,我们通过文物穿过时空的阻隔,可以感受曾经的风云变幻。。。。。于是我们苏州的第一站就来到了苏州博物馆。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建在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名气之大不仅仅在于馆藏文物,它因为它的建筑,因为建筑的设计者贝聿铭先生。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主楼的设计很艺术吧。首先就颠覆了以往看到的博物馆高大宏伟的概念,它小巧精致,完全符合苏州人的风格。贝聿铭酷爱三角几何造型。三角形作为博物馆突出的造型元素和结构特征,表现在建筑的各个细节之中。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整个建筑设计保持了传统江南粉墙黛瓦的色调,与旁边的拙政园相得彰益。进入馆中,通体透亮,秋日暖阳斜射,真舒服!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正好赶上一个自愿者讲解服务人员,应该是一个退休的老苏州人,博学认真,学到了不少东西。老先生告诉我们,“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贝聿铭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中老虎天窗的做法,将天窗开在屋顶的中间部位,自然光线透过木贴面的金属遮光条交织的光影,进入到博物馆的活动区域。光线的层次变化、明暗对比,仿佛让周围的线条流动起來,入诗入画,妙不可言。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将自然然融于建筑,是贝聿铭建筑设计的一个特色。在大厅玻璃门外主庭院的设置,就是在古典园林元素上精心打造出的创意山水园:借着拙政园的墙,“以壁为纸,以石为绘”,高低错落排砌的片石假山,在朦胧的江南烟雨笼罩中,营造出了一幅水墨山水画。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小桥、流水、亭台,人物,所有的景物都倒影在平静的水池中,有一种灵动的恍惚感。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连博物馆的走廊都是通透的,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一幅天然的美景图。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希望从中国古代山水书画中寻找园林设计的灵感”,这是贝聿铭先生对苏州博物馆,这个被称为自己的“小女儿”的封刀之作。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楼梯上面也是通透的,好像四水归堂的天井。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走进参观大厅,第一个珍宝就是在苏州现存古塔中的北宋遗物--真珠舍利宝幢。虎丘塔和瑞光塔因分别在塔中发现一批佛教文物而更加声名显赫。其中瑞光塔屹立在苏州城西南隅,1978年无意中在在苏州瑞光寺塔第三层天宫中发现,存放在两重木函之中。宝幢主体部分由楠木制成。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安置舍利宝幢的木函,是用银杏木制成,外壁画有彩绘四天王像,四天王像面部表情夸张,形象生动。据说画中处处可见唐代画圣吴道子的遗风,线条生动流畅,富有变化。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都是瑞光塔里遗存的宝贝。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舍利子就装在旁边的小白瓶子里。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这件玉琮出土于苏州工业园区草鞋山遗址,是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整个玉琮外方内圆,中空相通,分十二节。这种“天圆地方”宇宙观的体现,应该都是祭祀用的法器吧。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玉面具的头部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玉面具的下部身体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相传是干将、莫邪制作的宝剑,锋利无比。干将、莫邪生活在春秋时期的吴国,也就是现在的苏州,现在还有干将、莫邪命名的大街。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青铜提梁壶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海兽葡萄纹铜镜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十二生肖佣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一整套生活用品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镇馆之宝--秘色青瓷莲花碗:1956年在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第三层发现。这件越窑秘色青瓷莲花碗由碗和盏托两部分组成,构思巧妙,如玉般温润,恰如一朵盛开的莲花。老先生介绍说在法门寺地宫发现秘色瓷之前,世人只听闻谁也没有真正见过,只到法门寺地宫出土了9件秘色瓷,才让世人以此为比对的方式找到了全国仅存的120多件秘色瓷器,而眼前这件被推选为五代、北宋年间最标准、最完美的秘色瓷。天青色的秘色瓷因着这些传奇让我好奇的驻足环绕,该是多工巧的艺人创造出了这么艺术的珍品。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隐隐的又是一幅流动的画卷,好喜欢这种移步换景的透视效果。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老先生带着我们在馆内穿梭。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一件仿古的文人书房,苏州的文人太多,文化底蕴太厚实。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其实博物馆并不大,但里面的宝贝都是小巧而玲珑精致的:白玉人物船,玉色乳白,有黄色沁斑,刻画了一组渔家乐的生活场面。是清代中期高超雕玉的水平。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曲园先生双龙砚:点睛之处是砚台当中装饰有突起的双龙造型。俞曲园,名樾,号曲园,是清末著名学者,俞平伯先生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等大师都是他的学生,好有学问的一位大师。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纯金的双龙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印章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忠王府原先也是拙政园的一部分,后来被李秀成改造,再又被李鸿章接手,才成了今天的样子。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白玉双耳龙杯,两侧雕琢对称的螭龙为耳,螭龙口衔杯沿,四足爬于杯壁,龙身布满鳞纹,体态极为生动。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都是玉雕的精品小件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白玉苏堤春晓山子。玉质略带黄色表皮,以苏堤为题材,在山顶山阴处还刻有乾隆皇帝七言绝句一首。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一只猫咪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玉如意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清顾珏竹刻竹林七贤笔筒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象牙雕八仙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螺甸嵌人物漆碗,老先生特别介绍了这个其貌不扬的东西,好像是技艺很复杂,现在已经失传了。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犀牛角杯,都说“犀角杯增酒之香”。但用犀牛角杯喝酒应当是一种奢侈享受,目前犀牛角的价格在每克500元,而亚洲犀牛角的价格更是非洲犀牛角价格的8倍到10倍。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各种寓情于画的扇面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各种鼻烟壶小件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这个鸟笼是紫檀木制,榫榫紧扣,天衣无缝,其严谨及挂细的程度在纯手工生产的情况下,真有些不可思议。华屋既成,装潢亦精,如门饰及压底饰,食罐饰,吊环等,皆紫檀戗金,纹饰吉祥华美。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四大刺绣之首的苏绣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感谢老先生一个多小时精细的讲解,让我知道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故事和历史,女儿也是安徽博物馆的小志愿者,希望她能明白,讲解不能光背介绍,带有浓浓感情的历史文化的沉淀才是真正让人倾慕的素质和修养。
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苏州,明清以来一直是文人雅士的聚集地。历史的渊源使得这座城市多了好几份文人气质和浓浓的古雅之风。很喜欢这浓缩了苏州精华的苏州博物馆!秋赏苏州第一站---苏州博物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