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杭州的记录11(八卦田、玉皇山的秋色)

标签:
旅游登山八卦田玉皇山七星缸 |
分类: 绿色激情 |
八卦田遗址曾是南宋皇家开辟的籍田的遗址,呈八卦状,九宫八格,总面积约90余亩。通过把田分成八丘。八丘田上种着八种不同的庄稼。一年四季,八种庄稼呈现出八种不同的颜色。在八丘田当中,有个圆圆的土墩,那就是半阴半阳的一个太极图。
最美的秋色就在此时此地的这红黄蓝绿间。都说现在的杭州是七彩的杭州,实不为过。
这是个比较小众的地方,更何况这时间,所以少有游客,只有周围的居民。
走过去一看这八卦的田地,还真有趣呢。大门之内外风景迥异,刚还在城市的马路上,突然间就来到了乡间巷陌。杭州啊杭州,最喜欢你这自然的转换,一点不矫揉造作,完完全全就是应时应景的天然景观。
四季种植的植物不一样,春为油芥菜,夏为半支莲,秋为杭白菊,冬为甘蓝,所以会展现出不同的颜色,这是当时设计者的初衷。最美的季节应该在春天吧,八卦田看油菜花可是很有名的。
八卦田四周边种植了大量的乔灌木植物作软隔离,水面上种植了野茭白、芦苇等水生植物。
问了一个晨练的老人,找到了上玉皇山的路。勤问路才能最节约时间,9点钟要赶回市区上课呢。
登山的小路修葺很整齐,一位大叔一直慢悠悠走在我前面,看我东张西望的,主动攀谈,带我上山。
大叔就住在周边,说自己每天都要到这玉皇山顶来报一次道的。
中间很多歇脚的小亭子。
玉皇山只有237米,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地处西湖与钱塘江之间,原名龙山。真正应了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紫来洞是玉皇山很有名的一个景点,大叔先带我去山顶,说下山的时候还要经过它,回头再看。
山顶有明代创建的福星观,供奉玉皇大帝,所以称之为玉皇山.山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荟萃,有六十四景之称.
老杭州有一句容易记忆西湖景点的俗语,“一线天二郎庙三潭印月四眼井五云山六和塔七星缸八卦田九里松十里琅珰”。这里就是七星缸啦。
古时杭城都是木质结构的房屋,一旦稍有一个不小心,洒了火星子,整个杭州城都要遭殃。清雍正年间,一位术士在观察了整个杭州城的八卦走向后建议,玉皇山紫来洞位于整个杭城八卦中的离位,而离位属“火”,玉皇山的整个山势又像一条龙,火龙窜动才惹得整个杭州城深陷火灾的阴影之中。于是时任浙江巡抚的李卫决定铸七口缸放在玉皇山紫来洞东北角,用来镇住“离龙”。就是这七口铁铸的直筒式水缸,按北斗七星图的方位排列。
七星缸旁边的很宽敞的一个八角亭。
爬山的路上竟然还有鲜花,这可是12月份呢。
好生羡慕杭城人,四季都有花看,难怪南宋皇帝乐不思蜀了。
走了三分之二,一片竹林突现在眼前。
都说玉皇山峰峦峻秀,奇石异洞,竹树交翠,真没有虚夸。
半个小时后,我和大叔穿过竹林到达了山顶。
天一池,建于1927年,这旁边的刻字也颇显年代。
池中金鱼摇头摆尾,好像一个大鱼缸,谁是那悠闲的赏鱼人呢。
山顶的福星观东侧有新建的“江湖一揽楼”,站在这里右看四周山峦起伏。
左看山凹里龙井小村若隐若现。
内看西子,外眺钱江。
眼前还有这器宇轩昂的福星观。
福星观重建于清同治九年,中轴线上有前殿和正殿,2008年又恢复为道观。正殿前的日月双井,清雍正年间建成。福星观西路的白玉蟾井,也是南宋遗物,井栏用白玉石砌成。
山间秋色绚丽,无以伦比的喜欢。
时间不多了,拜谢了大叔,独自下到半山腰看紫来洞。
紫来洞位于玉皇山腰,清代时由福星观道长开辟而成。洞口有“紫气东来”四个大字。洞口内向下有三个高度不同的洞厅,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洞中常年紫气笼罩,洞深至今不明。
洞里无人,有点害怕,没有再往深处走,站在洞口探了探。
很喜欢紫来洞旁的这个餐厅---喜德山房,名字真雅气。
在紫来洞前,是俯瞰“八卦田”奇景的绝佳位置。旁边的晨练老人告诉我,现在只能看到一半的八卦田,到了一定季节就可以看到全部了。
远处的钱塘江。
下山啦,不喜欢原路返回,早就想好了,我要从正门下去,一直下到南山路。
世外桃源般的小屋
一棵老粗的山藤拦住了去路,怎么能长的那么扭曲呢。
走到玉皇山和凤凰山间的垭口处,还有一个老玉皇宫,旁边右侧几十级台阶下,是颇有名气的慈云岭造像,堪称江南五代石刻之最,可惜我错过了。
进门探了一眼,老玉皇宫供奉的也是玉皇大帝,香火颇盛,从这进门的楼梯就显得相当气派。
屋脊上竟还有双龙戏珠。
继续下山,有是一棵粗大的山藤盘旋在路上,古趣就这样点点滴滴的被它们缠绕在山间。
八点整,下到了山脚下,玉皇山的正大门。时间太紧张,很多东西来不及细看,但八卦田和玉皇山还是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就像古人所总结的:七星缸,八卦田,紫来洞天,皆神工奇构;东浙潮,西湖景,龙山胜迹,极武林大观。
走到了马路上,还是有点不辨东西南北,好在我有备选之方式,带上手套,收好相机,我拿出找同事借的自行车卡,顺利的从旁边的公共自行车架上取下了自行车,向着市区飞驰而去。美丽的七彩杭州,下个秋天再来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