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2013-09-15 19:23:07)
标签:

中央大街

太阳岛

老道外

中华巴洛克

老建筑

分类: 绿色激情

   夜晚的中央大街灯火辉煌,人声鼎沸。马迭尔宾馆(中央大街89号)建于1906年,属新艺术运动风格,是市I类保护建筑。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马迭尔宾馆的阳台音乐会,吸引了无数的路人马迭尔阳台音乐会始于2008年5月,每年马迭尔集团出资邀请来自俄罗斯、菲律宾的知名歌手和演员演出,经过几年的打造,现已成为中央大街夏日景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夜幕下的华梅西餐厅依旧人满为患。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从中央大街走到索菲亚教堂的路上竟然看到了雪娃娃。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原来是做冰镇汽水的,可是在这夏天为什么冰不会化呢?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市建筑艺术广场上的钢构塔廊。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钢构塔廊给人的感觉就很西方,直觉中只有西方人喜欢这样框框构架的建筑,中国文化是内敛含蓄,不会那么直来直去、敞亮透明。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索菲亚教堂建于1907年,是中国拜占庭式教堂建筑的典型代表,原是修建中东铁路时的随军教堂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和建筑艺术观赏价值,1986年被列为哈尔滨市类保护建筑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整个墙体为清水红砖,装饰线脚繁多,砌工精细。顶部带拱券长窗的16面体鼓座上冠以巨大饱满的洋葱头穹顶,统率着四个大小不同的帐篷顶,在国内的建筑中好像就伊斯兰的礼拜堂有这样类似的模式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在了解索菲亚的过程中,才知道哈尔滨还有一座建于1899年鼎鼎有名的圣。尼古拉大教堂,位于现在的博物馆广场,是木构帐篷顶号称东方莫斯科的绝美建筑,可惜在十年动乱中被拆除掉了。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而且我还知道了,如果想拍到教堂最美的角度,可以到教堂对面的商场上去,这样就可以几乎平视的拍到整个教堂的全景,而且如果在下午四、五点还有鸽子从广场上飞起的场面。我是回来才知道的,所以推荐给以后会去哈尔滨的我的所有博客朋友们。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出差在外自然不可能带三脚架,又在广场上找不到可以替代的支架,所以拍的夜景就大部分都是模糊了。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突然想,尼古拉大教堂被破坏了,为什么独独留下了索菲亚呢?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广场上很多画画的艺术家,这里也叫建筑艺术广场确实不为过。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中央大街上保存着71栋欧式及仿欧式建筑被赞誉为东方小巴黎”。路面由一块块有如面包的方石砌成,自1900年开始兴建一百多年时间路面依然严丝合缝,走在上面带不起一点污泥。据说当时修这条路,耗费了无数金钱人力,每块方石的价值都在一块银元以上

    漫步街道上,两侧依然是古老而优雅的欧式建筑,那些老砖、老瓦,在无声无息中散发着一种慵懒而又热烈、古老而现代的气息。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道里秋林商店(中央大街137号)建于1919年,原为俄国商人伊雅·秋林经营的秋林商行道里分行,后改为秋林百货商店。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我管它叫做“绿房子”,儒雅大气。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黑龙江机电设备公司门市部(中央大街132号)建于1922年,原为万国洋行。主体后退成凹进式院落,砖混结构,属折衷主义风格,是哈市II类保护建筑。我管它叫做“黄房子”。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耸立在中央大街127号建筑又叫别尔科维奇大楼。(1907犹太人别尔科维奇出资兴建)里面是塔道斯西餐厅。我管它叫做红顶小楼”。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门口的雕像已经有些旧残了。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街边的休闲小坐。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走到这里就快到头了,前面就是斯大林公园和防洪纪念塔了。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这座玻璃罩起来的建筑感觉应该有来历,但没有查询到。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斯大林公园就是东西方向的沿江公园,没有找到斯大林公园的江畔餐厅,一座老建筑。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防洪纪念碑建于1958年。设计师为巴吉斯、李光耀和兹耶列夫。是为纪念1957哈尔滨人民战胜洪水袭击而建设的,是哈尔滨的象征 该塔由圆柱体的塔身和附属的半圆形回廊组成,塔高22米古罗马式回廊高7米,协调壮观。塔身底部设11个半圆形水池,其水位即1957年最高水位标志。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江边的小房子都很精致。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看到了松花江,可能是上游在下雨吧,江水不是很清澈。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连接着对面太阳岛公园的除了轮船、公路还有江上缆车。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和两个同事化了16元钱摆渡到了太阳岛,知道只是因为了那首《太阳岛上》而名声鹊起的大公园而已,不过都是几千公里难得来一趟的,就当散步了。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草坪上的草娃。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还有双人骑和三人骑的出租自行车。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我们随意在岛上走了走,听老人们说,原来太阳岛上也是有一些老建筑的,一场大火把木质结构的很多房子都烧没了。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这些都是新建的建筑了。好在风格上都还很符合这里的特质。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走到一处很幽静的江边,看到休闲的市民。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有钓鱼的人,有游泳的狗。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远处的树林仿佛都长在了水里。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这里的白云总是那么给力,于是我们就这样坐在太阳岛上望着蓝天白云,闲坐了许久,和我们平日里打仗般的紧张生活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也许拼命工作许多年,也许就是为了这一天可以坐在这里悠闲半日的时光吧。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重新回到了江对岸。正好看到城市洒水车在给这些街边的草雕塑浇水呢。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喜欢这座草雕塑的创意,多时尚又可爱的曹裙子呢。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晚上我们大家决定去看东北二人转,问了一个导游,建议我们去龙江大舞台。于是我们出发了,看到这公交站台挺有趣,好像火车站的站台。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看到了兆麟公园的大门。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出租车司机告诉我们,老道外是哈尔滨的发源地,百年前的哈埠只有东西两区,东区是道里的三十六棚,西区便是道外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区。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而中华巴洛克”建筑其实就是“中国式西洋建筑”,是典型的中西合璧。走近这里就感觉到了一种平民的味道,这里是老哈尔滨人们曾经生活的地方。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这种风格简单来说,就是舍弃欧式建筑(主要是巴洛克建筑)中的豪华、雄伟、夸张的一面,保留其简练、幽美、典雅的特点,重在楼体外观的精美造型和装饰上。在楼内的格局上,则保留中国民族特色,院子内部都是中国传统的四合院,而且是双层、或者三层的四合院,可惜当时的我们傻傻的,什么都不知道,我竟然没有去看内部的传统风格。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这些有着外国风格的老建筑和现代的手机专卖卡什么的放在一起,怎么都有格格不入的感觉。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楼顶突出的部分叫做女儿墙,里面应该就是传统的中式建筑。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这里依旧有历史牌子的保护建筑。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老鼎丰,意思是:锅里总是有许多好吃的。这里是哈尔滨有着百年历史的糕点老字号,坐落在靖宇街392号一栋始建于1915年的Ⅲ类中华巴洛克保护建筑内。自1911年在哈尔滨开业以来,老鼎丰的店址一直没有变迁。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从这里开始依旧修复成了一条文化景点。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中华巴洛克的建筑出自中国工匠之技。外墙的立面风格上,极尽了巴洛克的建设之风,而装饰和雕花的纹样却全部取材于中国传统民俗,用蝙蝠、牡丹、如意和铜钱等民间文化元素。这种院落就是老哈尔滨人所称的“圈楼。这种令人惊奇的楼外院内的“表里不一”,却出乎预料地完美契合,形成了哈尔滨的一道特色风景。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沿街有很多小饭店,我们随意选了一家,喝了东北啤酒,吃了特色的东北菜,而价格竟然相当的便宜,真正是老百姓们待的地方。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虽然最后这场土土的二人转我们没有看到多少花头,但歪打正着的看了这些中华巴洛克的建筑,这是我哈尔滨之行的意外收获啦!
哈尔滨之夏---中央大街-太阳岛-老道外的建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