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ylinda
ylinda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6,339
  • 关注人气:20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登庐山之—静赏庐山植物园

(2011-02-19 16:40:01)
标签:

陈寅恪

庐山植物园

水杉歌读后记

登庐山

含鄱口

分类: 绿色激情

    第二天一早,才发现原来路滑上冻,三叠泉和五老峰景区观光车都不到,最多只能到含鄱口。我们只好沿着东线公路慢慢行进,来到芦林湖停车场就开始向上爬了。踩着厚厚的积雪,和女儿打着雪仗,绕着小路一直就上到了庐山植物园的大门口。

登庐山之—静赏庐山植物园
  若是晚上没有做功课,在这寒冬季节我可能不会进到植物园去,幸运的是从博友万老师的博客中知道了植物园中竟然有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墓,于是一定要进去看看了。

登庐山之—静赏庐山植物园
  女儿对此是没有兴趣,她宁愿在门口玩雪,吃零食,于是我和先生把她安置在大门口,我们顺着如履薄冰的小径向前寻去。看到了树丛掩映中的图书馆,在这样庐山之顶的幽幽密林之中读书真有些隐士的味道。
登庐山之—静赏庐山植物园

   园区内空无一人,先路过了一片杜鹃分类区。据说这里拥有国内外杜鹃种类300余种,每至春深,杜鹃竞相开放,万紫千红,灿烂无比,可惜我们无法领略到。
登庐山之—静赏庐山植物园

  穿过一片松柏树林后豁然开朗的广场,发现这里原来是植物园的办公区。七八十年代的父母们上班的办公楼前也是有着这样的广场和广场上的篮球架,好熟悉的感觉,如今的写字楼怎会有这样的人情味。
登庐山之—静赏庐山植物园
   这是一个好大的园子,古树参天,路径交错,顺着指示牌我们走入了园区的中心,拾阶而上穿过小亭,就看到了景寅山的小石碑。
登庐山之—静赏庐山植物园

登庐山之—静赏庐山植物园
   在这个含鄱口的山谷中,一小块开阔的向阳之地,大师和夫人就永眠在此。朋友曾经说过墓葬最好不要拍照,但是陈寅恪先生真正是学贯中西,公认的本世纪最有学问、最有成就的学界大师之一。十多年前,朋友就曾经推荐过《陈寅恪先生的最后二十年》,于是带着敬仰之情,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记住这里,还是忍不住拍了照片。

   下图中黄永玉先生题写的这句话,曾经是陈寅恪先生给王国维的诗中提到的一句话,也是大师自己思想精髓的最佳写照。

   查询了资料,才知道先生2003年才得以安葬庐山,虽因先生是九江人,但也颇为曲折,其中黄永玉先生做了很多努力,而这偏远而静谧的植物园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登庐山之—静赏庐山植物园
   转过先生的墓向下走,就看到了园区内的“三老墓”。所谓三老,是指为这个植物园作出重大贡献的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陈封怀和秦仁昌三位先生,三老的墓志铭被皑皑的白雪掩映着,走到背后,看到由陈毅所题的《水杉歌读后记》。查询后得知其中陈封怀还是陈寅恪先生的亲属,他们都是"陈氏家族”有名的五位之一。登庐山之—静赏庐山植物园

登庐山之—静赏庐山植物园
  整个园区内好安静,除了我们两再没有其他人,但我的感觉确是无比的好。阳光暖意洋洋的照在身上,真有找个地方躺下来歇歇的冲动,可是还惦着门口的女儿,只好匆匆而别,登庐山之—静赏庐山植物园

登庐山之—静赏庐山植物园
   也许是因为这个冬季的静逸,庐山植物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次感谢万老师,这个建于1934年的庐山植物园值得一去。
登庐山之—静赏庐山植物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