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汶川的汶究竟读什么

(2008-05-31 17:42:54)
标签:

汶川

地震

绿丝带

历史

文化

杂谈

分类: 都市日记

    出于职业的敏感,近来对灾区的几处地名产生浓厚兴趣。发现几处地名的读音值得商榷。

    比如汶川的汶,究竟读作什么。汶有四种读音:wén,wèn,mén,mín。我个人以为应读第四种。理由很简单,第一个主要用于人名,古语亦作粘唾。第二虽然是水名,但它是针对山东汶水所用的特定读音,古今字典都有这方面的释义。第三是玷辱的意思。记得大学读楚辞渔父篇中有一句:“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就是这个意思。最后一种我要多说几句。任何地名的读音都有其意义和源由,绝非凭空拈来的。汶川是一个古地名,自汉代以来所设汶江、绵虒、汶山、汶川等建置皆以境内岷江得名,据《元和郡县志》载:汶川县“因县西汶水为名”。而在古汉语中,“汶”、“岷”通用,故汶江亦读作岷江。汶同岷,还有山名亦此理。岷山亦在川西。

 

汶川的汶究竟读什么

 

    另一个地名是汶川县的绵虒镇。汶川在西汉时为绵虒县,西晋改为汶山县,并为汶山郡治,北周始名汶川县,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历史。1952年县城由绵虒迁到现在的威州镇。在灾区采访,几乎所有的人都将这里称作绵池,包括一些官员和新闻界的同行都如此说。当我在绵虒镇客运站第一次看到被人们读作池的这个虒字时,开始也不知它读什么,但是当我作电话连线时,还是极为慎重地查了字典,方知这个字不读chí,而是读作sī,虒,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似虎非虎的猛兽。我想,将绵虒误传为绵池,其一是因为百姓方言所致。其二是我们这些外来者不明其实,以讹传讹的结果。至少,当地各种标识和行文中用的还的这个虒字。特别是像这们作媒体的,更应该尊重历史,认真负责。

    至于报道中将堰塞湖的塞读作sè,稍有文化的人都会明白。如同,堵塞,我们不会读作dǔ saī。

    以上发现为昨夜至今失眠所生。从灾区回来,再度遭遇严重失眠。不过,比起地震遇难的同胞和仍在前方奋战的战友们来说,失眠没有丝毫痛苦。让心灵抚慰亡灵,是一种洗礼,一种难得的享受。这样,活着的感觉才更加强烈和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