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014篇 晋代的瓷

标签:
转载 |
分类: 精粹文摘 |
瓷器发展到晋代已处于瓷器史上重要的一页,尤其是奠基于东汉的青瓷烧造开始了它的辉煌时期,著名的越窑、德清窑、洪州窑等先后出现。这一时期的瓷器种类也不断增加,除罐、尊、壶、碗、盘等一般日用器外,还出现了谷仓、鸡首壶、虎子、镇墓兽、莲花尊等,装饰内容也更为丰富,堆塑、贴花、模印、刻划、镂孔、施彩等工艺的使用,使得瓷器造型生动,样式繁多。有的将整个器形做成动物形状,如卧羊形、蛙形等;有的则捏塑动物头部,如鸡头、羊头、虎头等,以为装饰,祈求吉祥和辟邪。
谷仓极有特色,由东汉五联罐发展而来,流行于三国(吴)、西晋时期,东晋以后少见,是一种随葬器物。东吴、西晋时又称谷仓、丧葬罐、魂瓶、堆塑罐等,形状如坛,下部为罐形,上部用堆贴与捏塑相结合的手法,堆塑出楼阁、人物、鸟雀、走兽、亭阙和佛像等形象。其目的在于“所堆之物,取子孙繁衍,六畜繁息之意。以安死者之魂,而慰生者之望”,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这种器物用來随葬,目的是祈望死者仍能保持生前的种种享受,反映了汉代以来侍死如侍生的葬俗。
南京博物院藏
日本博物馆藏
东晋青釉褐彩鸡头壶
浙江温州博物馆藏鸡头壶
南京博物院的藏品
这类壶,鸡首较多见,羊首就少了,猪首更稀罕了
虎子以其形似伏虎而得名,是当时的实用便器(夜壶)。“虎子”的出现据说还与西汉名将李广有关,《西京杂记》曾记载:某天,李广和其弟一起打猎,射死一只卧虎,便“铸铜像其形为溲器,示厌辱也”。虽然这可能只是个传说,但它说明,把夜壶制成虎形,反映了古人对老虎既畏惧又厌恶、同时又希望将门出虎子的复杂心理。有人认为虎子是酒器或水器,不是夜壶,可是从解放后出土的文物情况看,虎子都出于男性墓或夫妻合葬墓的男性一边,而且都放在死者脚边或单置一处,这亦可说明多为便器。
上海博物馆藏品
这件虎子,形制规整,施釉莹润,如此佳物,古人用作溺器,实在是享受得很
这件和上博那件相比,则釉不润、不厚、不匀
藏友的藏品
南京博物院的藏品
网上看到的几个辟邪烛台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网友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