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杂说陶瓷 |
像一个栉风沐雨、长途跋涉了数载的旅人,当行走到一个十分关键的路口时,他应该停下步子瞻前顾后、冷静思虑一番:以前走的路怎么样?那几步是对的、哪几步又是错的?以后又该往哪里走、怎么走?不管你是一掷上亿的收藏界大腕,还是仅在小城的古玩市场上踽踽而行的无名小卒,都应该这样,尤其是当下+——光怪陆离的金融因素影响下的大背景,市场环境制约下的审美情趣的变异,新技术运用对仿制手段的“质”的影响,等等,都需要我们对自己以前走过的收藏之路作一个回顾、反思。
前几天有个外地的藏友对我说,他的老板收藏了一屋子国宝级的瓷器藏品,要我看看。图片发来后,我一看,全都是极粗劣的赝品。那藏友把我的意见告诉了他的老板,那老板对我的“妄言”很是不屑,说,这些国宝十分开门,东西会说话,然后就是一大堆什么“气泡”、“宝光”之类的话。
一个人痴迷于收藏,把赝品误作宝贝,这是正常的,几乎人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问题是时到今天,人们再也不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样孤陋寡闻了,收藏的理念也不同了,你至少应该想一想我说的话;即便不相信我说的,那至少也应该把自己的藏品多给几个人看看,听听他们的意见,如果别人都说这些东西有问题,
标签:
文化 |
分类: 杂说陶瓷 |
浙江一位藏友,有一件极好的藏品:乾隆粉彩婴戏纹瓷板,这瓷板尺寸颇大,纹饰精美,色彩艳丽,画风清丽,尤其难得是,一般的婴戏纹饰,画面上尽是寥寥几个孩童,而这块瓷板,孩童之多令人目不暇给,年份好,尺寸好,色彩好,画意好,确是难得的一块瓷板精品。
婴戏纹饰为瓷器装饰纹样之一,以儿童游戏为装饰题材,故称婴戏纹。其内容有钓鱼、玩鸟、蹴球、赶鸭、抽陀螺、攀树折花、戏莲、放风筝、捉迷藏、斗蛐蛐、玩花灯、习武、对弈等,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标签:
文化 |
分类: 杂说陶瓷 |
这件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纹长颈葫芦瓶,拍了2.2亿人民币,到底贵不贵?
其实,无论是从苏富比的估价,还是 从张永珍女士的有关谈话,都可以看出,这个瓶,是没有这么一个价值的。
标签:
文化 |
分类: 杂说陶瓷 |
在2010年香港苏富比秋拍戴润斋专场上,有一个乾隆时代的葫芦瓶,它的全称是: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纹葫芦瓶。
http://s10/mw690/7a1c04fdg7c6b69267a39&690
标签:
文化 |
分类: 杂说陶瓷 |
皮球花是一种典型的瓷器装饰纹样,即在圆圈内作梅花、秋海棠、葫芦、瓜果、荷花、兰花、竹子、天竹八种旋回式纹样。皮球花的排列有单个、两个相叠、三个相叠等形式。有人将这种排列方式称之为“么”
标签:
文化 |
分类: 杂说陶瓷 |
雍正瓷器,很贵;青花贵,彩瓷更贵,而彩瓷之中,无论粉彩、斗彩、珐琅瓷的花卉,可谓娇艳欲滴、美艳绝伦,自然,用这些花卉装饰的瓷器是很名贵的。
2011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一对玫茵堂的粉彩过枝“秋葵蜻蜓”纹盘子,估价800万——
标签:
文化 |
分类: 杂说陶瓷 |
“明看成化,清看雍正”,这不是说永宣、康乾的瓷器不好,而是说相比较而言,成化、雍正的更好些。那么,雍正瓷器好在哪里?见仁见智,各有道理,但依我看来,雍正瓷器最值得称道的是一个“雅”字。那一分清丽、那一分柔美、那一分淡雅,是可以化掉尘世间的千般忧思、万种愁绪的。
台北故宫“雍正大展”上的几件雍正瓷器——
标签:
文化 |
分类: 杂说陶瓷 |
五彩描绘始于宣德,盛于成化,嘉靖、万历以“大明五彩”独树一帜,而到了清代康熙时期,则发展成更为完美的釉上五彩,是景德镇划时代的瓷艺奇葩。
康熙早期的人物形象,主体突出,顶天立地,笔法豪放,线条粗犷;中期以后以刀马人物为题材,绘画细腻,且人物也潇洒飘逸;到了晚期至雍正,人物缩居画面一角,形态弱小纤细,着色浓淡不一。
主要特征如下——
1.
标签:
文化 |
分类: 杂说陶瓷 |
康熙十九年,朝廷下令景德镇恢复御窑厂。康熙二十五年,御窑厂为宫廷烧制了一套生活用瓷——“十二花卉纹杯”,第一次把“诗、书、画、印”在同一器皿上并用,每只杯上绘一种应时花卉,指代历史上的著名女性,并题上相应的诗句,谓之“十二月花神杯”。这套杯,康熙皇帝十分喜爱,几次南巡都带在身边,他不仅喜欢花神杯瓷器的工艺,更喜欢花卉配唐诗的文化意境。
十二花卉纹杯,将高贵的宫廷瓷器烧造技艺和民间十二月节令融为一体,是清代康熙、雍正官窑瓷器中的名品,除青花五彩之外还有青花品种。
标签:
文化 |
分类: 杂说陶瓷 |
人们称誉康熙青花,必谓之“墨分五色”,这指的是用一种青花色料便可在绘画中区分事物的阴阳向背、远近疏密,使画面富有立体感。这种青花,一改元明两代青花传统平涂的单调画风,使青花发色深浅不一,如同绘画中的“墨分五色”,故康熙青花又有“色分五彩”或“青花分五色”之说。
其实,康熙青花之所以能“墨分五色”,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康熙中期青花所使用的云南“珠明料”。这种钴料,其色彩变化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所用青料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再加上康熙中期的青花在绘画技法上有不少改革和创新,改变了明代青花单线平涂的传统方法,而是采用渲染——即“分水皴”的技法,并借鉴了西洋画的焦点透视手法,浓重、淡雅层次分明,把远山近水、翎毛走兽、花草树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