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姐妹>看生活

(2007-10-04 01:38:59)
 

从《姐妹》看生活

张志红

 

初次看《姐妹》,思绪很飘,小说内容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精彩,那只是一部生活写实小说,一部真真正正、平平淡淡的生活小说,贴近生活,写出了现代生活的残酷,因此小说的现实感极强。在小说里,作者吴尔芬精心构造了一个性变态的男主人公哑巴与三姐妹纠葛的情感故事。说实话,我并不喜欢这样的小说,小说里的劫波简直就是“钱鬼”,为了钱可以出卖一切,很难想象世间还有真正情感的存在。因此看完吴尔芬的《姐妹》,印象最深的非劫波莫属了。

哑巴与花季的结合与分离是一出无奈的悲剧。哑巴与花季是无奈的悲剧,那么桃汛、劫波在哑巴的生活里出现又算什么?一个利用他,一个爱他的钱,这应该是对现实生活的写照,也反映出了普通人对钱的“爱戴”程度。钱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小时候家里算不上富裕,在我的童年,清贫的日子占大多数,兴许那时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穷,长大后或多或少对那段残存的记忆有一点印象。但贫穷并没有驱使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疯狂地爱上钱,童年的贫穷生活让我感受到亲情的温馨。一家人围着桌子就为了吃上那热乎乎的地瓜,哥哥会挑选最大的一根给我吃,他自己吃最小的,直至现在也还是一样,这就是亲情。亲情是很简单的,哪怕就那么一丁点的关爱。

《姐妹》是一部悲剧,花季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已经就是悲剧了,况且还有一个利用自己丈夫的姐姐,更有一个为了丈夫的钱可以出卖肉体的妹妹。在我眼里,她们之间并没有亲情可言,这是人生的一大悲哀,因为战胜困难的力量往往不是金钱,而是彼此的真爱。我不知道其他读者的感受,读完《姐妹》最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们人性的弱点。说来说去,还不是钱捣的鬼?还不是钱的驱使?在不知不觉中,什么时候我们已经变成了钱的奴隶,天天为钱拼命?这是时代的悲哀!《姐妹》让我们看到,光鲜亮丽的生活背后总有令人触目惊心的黑幕。

小时候若遇见一个乞丐,会自然的拿点东西给他,乞丐也会兴高采烈地接过东西,然后连声道谢。而现在呢?乞丐什么时候要过吃喝的东西了? 还不是要钱吗,不给钱,还要被他们诅咒。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单纯的,单纯即是善良。善良,不就是人的本质么?而在如今的人们看来,善良是多么的不起眼,起眼的就是钱,钱不但让人起眼,更是蒙住了人的眼睛。从小学就开始念爱国家、爱人民,试问一下,有几个人真正的爱了? 还不是嘴巴里挂着?人们总是说,“等我有钱了,等我什么都可以做了,我再来做好事、做善事。”“钱”已经成为社会的毒瘤,正侵害着人们善良的心灵。我相信人类是善良的,但是生活的逼迫、对金钱的奢望使人变得堕落。

初次见到吴尔芬就被他幽默的话语深深吸引,此后读过他的一些作品。吴尔芬的作品并不粗制滥造,《姐妹》还是同样的风格:锁定现实,把生活周遭的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我们都非常容易受这个时代的外在影响,而作者却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把自己关闭在房间,独享自己的小说之梦。《姐妹》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但作者却在简单的故事情节中富有表现力地写出了精彩。前面说过,刚开始看小说思绪很飘根本看不下,尔后却被故事情节的简单所吸引。简单的东西更有灵魂,因为简单就是价值。

安妮宝贝说过:“有些事情是可以遗忘的,有些事情是可以纪念的,有些事情是可以心甘情愿的,有些事情却一直无能为力。”但愿生活的无奈能随着夕阳落幕,这或许就是我们一直在追寻的永恒。虽然我们都不知道,那种平淡的状态在金钱至上的时代里还是不是那么让人心动。但是我们可以期待,期待时间能冲淡一切,我们仍然站在原来的位置,以原本的方式执著地往前。所以,期待比拥有更美好! 

我们都想永远地忘记一些东西,比如伤痕。走到生命终点的哑巴似乎明白了,当他走进牢房,一切就已成为过去。哑巴一定能感受到业已远去的花季那份真实与感动、虚伪与悲伤 ,他的心在眼泪落下的那一刻变得清澈明晰,突然明白自己的行为是那么的龌龊。但是,哑巴的这种明白却已为时过晚,他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悲!”真的,我找不到比这更贴切的字眼来形容《姐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中国往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