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奇的学习》序——魏书生

(2006-07-03 18:10:46)

 

《神奇的学习》

 

 

魏书生

 

    张炘炀同学5岁到盘锦市双台区魏家小学读书。

我认识这个孩子是2002年的秋天,我到市三中,校长跟我说:“我们初一来了一名刚满7岁的小孩……”我很高兴,大家领着我到教室看到了这个可爱的孩子:说话满口童音,却极有礼貌,顽皮中透着成熟,幼稚的举止中又流露出刚强,一脸阳光,不卑不亢。他属于那种人缘好的孩子,谁见了都会喜欢。

我跟佟明勇校长讲:“一定善待这个孩子,师生如果都满怀善意对待孩子的进步成长乃至弱点与不足,孩子就能越来越好。”

转眼之间,炘炀已经快读完大学一年级了。他还不满11周岁,但跟十八九岁的同学们相处很融洽,学习成绩仍然领先,数学、英语尤其突出,文娱活动中是大家的“开心果”,军训20华里拉练行走不掉队。

很多家长觉得炘炀的成长“有点神奇”,盼望解开这个谜。我拜读了张会祥同志写的《神奇的学习——10岁大学生张炘炀培养纪实》才感到孩子真的并不神奇,只是他们一家三口融洽和谐,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高高兴兴、边学边玩的一段历程。这本书给我的教益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点:

 

一、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会祥夫妇晚婚而又晚育,人近中年方得一子,盼子之情之切,爱子之情之深,较青年父母尤深尤烈。最感人的是他们把深沉的爱转化成一种为父母的使命感、宗教感。“经过一个自我再教育的过程”,“家长要有做出牺牲的准备,牺牲一点闲适,牺牲一点快乐,说到底就是牺牲一点自我”,“这么多年来,我们家一直有一个规矩,张炘炀学习时,我们当爸妈的不去做其他的消遣”。父亲从炘炀小的时候抱他到大街、公园、商店、河边……幼儿园;再大些,陪孩子去图书馆、书店;上学后,指导孩子学习、跳级(高中只读了一年)。这期间,父亲几乎指导孩子的所有学科,他们既是父子,还是同学,又是朋友,父爱如此深沉,孩子怎么可能不成才呢?

 

二、一切从孩子的实际出发

 

从书中可以感受到,炘炀的父母是朴朴实实的人。他们坦言“我们家的经验既不高级,也不讨巧”。他们最成功之处,在于处处从炘炀的实际出发:上小学感觉孩子学会了,再待下去就是浪费时间了,于是才同学校商量跳级;到初中,孩子觉得学习有余力,愿意提前学高中课,才跳级到高中;到了高中,孩子又学得比较轻松、快乐,才想到参加高考。每次跳级都不是家长一厢情愿地为孩子设定一个高目标,逼着孩子去攀登;而是父母和孩子一起去旅游,孩子喜欢登得快些,多看几个景点,父母便陪他登得快些、再快些。他们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总结出的“学制缩短”、“量化为先”、“求博不求尖”、“低台阶高目标”、“赶超先搭架,预习兼做题”、“教书如盖楼,封顶再装修”等等这些经验,细细想来,都非常高级,特别巧妙。

 

三、注重辩证法,避免走极端。

 

张炘炀极其聪明,但书中决不说他是神童,而是说孩子20个月前都不能说话;他们爱孩子,但从来不娇惯孩子,尤其不引导孩子讲吃讲穿;他们注重孩子学习,但从来没忽视过孩子品德,并一直引导孩子关爱别人;他们既引导孩子背诵做题,又一直引导孩子锻炼身体;他们培养孩子专心学习的习惯,又始终引导孩子感受学习的快乐。他们讲自己的成功,也讲自己的不足,书中写道:“任何问题都应该一分为二地去看,不能走极端。”孩子小时没有母乳,20个月不会说话,他们仍然对孩子充满信心,没有悲观。孩子10岁考入大学,面对众多媒体的赞誉,他们没有飘飘然,仍然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想过早为儿子施加任何压力”,“我们选择这样做,是因为在这条路上,我们走得很快乐”。他们掌握了辩证法,才进入了宠辱不惊的境界。

爱心、求实、辩证,是家庭教育永恒的主题,也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更是社会教育的主题。

昨天,炘炀的父母、老师、同学、社会上善良的人们满怀爱心,能够求实、辩证地对待孩子,炘炀才得以健康成长。

明天,盼望炘炀的父母、老师、同学及一切善良的人们,继续满怀爱心,继续求实,辩证地对待炘炀,他一定会成长得更加健壮。

更盼望天下所有的人,都能满怀爱心,求实辩证地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社会,诚如是,则人心澄澈,天清日朗,善莫大焉。

是为序。

 

《神奇的学习》序——魏书生附:魏书生:国内外著名大教育家,“魏书生学习法”创始人,现任盘锦市教育局长。

魏书生1984年被授予“特级教师”称号。期间多次获得省级、国家级荣誉称号。如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功勋教师”、“模范校长”;“全国优秀班主任”、“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等。
著述一览
1.《语文教学探索》,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
2.《思维能力测验与引发》,辽宁民族出版社,1991年
3.《班主任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1993年。
4.《语文自学引导》,沈阳出版社,1994年
5.《魏书生文选》(一、二)卷,漓江出版社,1995年。
6.《家教漫谈》,漓江出版社,1996年。
7.《学生实用学习法》,辽宁人民出版社,1997年。
8.《中学整体优化改革优秀成果汇编》,辽宁民族出版社,1998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