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编《十八家诗钞》,岳麓书社,2015年版。此为岳麓最新版,据唐浩明序说有所修订,应该代表了《十八家诗钞》目前的整理水平。然此岳麓新版,竟没有一段关于版本与整理程序及原则的说明,这在古籍整理本可以说是十分外行的。可以说,这基本还是一部从整理的指导思想到技术细节都很模糊的古籍读本。
本书错字较多,如第35页陶渊明诗“日入空中暗”,“空”应作“室”。
第46页“在昔曾远游,直去东海隅”,“去”应作“至”。
同页同行“道路回且长”,“回”为“迥”之讹。
第47页“贫士乏人工”,“士”应作“居”。
第47页“载醪袪所惑”,“袪”字误,应作“祛”,形似而误。
第48页《止酒》“今朝终止矣”,“终”应作“真”。
第48页《述酒》“融风火已分”,“已”应作“久”。
《述酒》“峡口纳遗薰”,“口”应作“中”。
第51页《杂诗》“鶱翮思远翥”,“鶱”应作“骞”。
第52页《杂诗》“袅袅标松岩”,“岩”应作“崖”。
第329页《赠司空王公思礼》注16引钱谦益笺“检复军吏隐没者”,“复”宜作“覆”。
第330 页《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注7引钱笺“逗留于阳府”,原作“杨府”。
第332页《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璡》注4:“又:一作人。”按,“人”乃“入”字之讹。
第333页《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之16:“敝:一作弊。”按“弊”应作“毙”。
第335页注4排作“④:”,不可解。
第336页《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寂寞想上阶”,“上”应作“土”。注4“上:一作玉”误同。
注8“鬒:一作鬓。”按“鬓”应作“鬚(须)”。
第741页《送封太守》“聊驰熊轼轓”,注:“轓,顾元纬本、凌本俱作首。”据赵殿成本,注中“轓”字应作“轼”。
第884页《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注:“公自注:舍人先世曾掌丝纶。”“曾”,原作“尝”。
第886页《曲江对酒》“花外江头坐不归”,“花”原作“苑”。
第888页《恨别》注2 ,据《钱注杜诗》,第2行“思明求赦”。“赦”应作“救”。
同注第5行“为鱼朝恩所阻”,“阻”应作“沮”。
同注同行又云“光弼遂有郎山之败”,“郎山”乃“邙山”之误。
第900页第7行“军容单弱”,“弱”应作“寡”。
第1209页《刘丈仲通哀挽》“四业名家今日尽”,“业”应作“叶(葉)”。
第1212页《京居辛卯八月六日作》“魏舒袱被恐无期”,“袱”应作“襆”。
《十八家诗钞》并不是一个精雕细刻下大功夫精抄精校的诗选,但我却很喜欢它以体裁分编又具一定规模(6399首)的特色,这是一部注定伴我老去的诗选而已。于《经史百家杂钞》相似,会反复读,却并不想替岳麓社做编辑工作,仅随手从书中抄录几处批校,聊以为记。
令人费解的是,这样一部供人诵读而非收藏的书,做这么厚700页一本干嘛?很纳闷,岳麓的编辑都不看书的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