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炎热的夏天,光着膀子百无聊赖的坐在电脑前码字。看着博友们在帝都的聚会,心里替他们开心,这又是一次美好的聚会。突然微博里闪耀出私信,打开,是树隐人家。“小潘,周末忙吗?有空的话过来坐坐吧!你嫂子给你包饺子”。看见陈大哥的留言,很感动,想起了那天路过天灯弄的情景。
记得那天第一次去天灯弄拍摄书隐楼,路过树隐人家,陈大哥客气的跟我打招呼,而那天恰好是临近暮日,没带三脚架的我只能早点拍摄完好回家。
在陈大哥的邀请下,去了树隐人家小坐一下,但由于自己也忙,所以没有待太久。不过答应了陈大哥说等树隐人家装修完善后一定再来拜访。
“你中午过来,一起吃午饭。”陈大哥如是说。
再次邀请,我肯定前往,再说我还想去天灯弄走走,喜欢老城厢的弄堂,宁静,古朴。在那里,能感受到老上海的味道。这是在陆家嘴和南京西路以及田子坊都感受不到的市井生活气息。
地铁9号线小南门下车后,沿着小路一直走,又见茂盛的树木,虽然烈日当空,但大树底下的确好乘凉,走到书隐楼前,有一丝丝凉意。在这我想到了家乡,想到了苗寨的夏天,是啊!在高大的棕树下的确舒服;可在上海市区,也就书隐楼这能感受到大树带给的凉爽了。
进屋,跟陈嫂打招呼,而陈大哥已经泡好了茶,小饮几杯,顿时感觉舒服了几许。
在喝茶中我留意装修改善后的树隐人家,屋里摆设整齐,陈列到位。而让我欣赏的是陈大哥的收藏,屋里的很多物件都是淘来的,包括地板上的石头和窗台上的陶器。
在树隐人家,你得安静的坐下来,在慢慢品茶中感受屋里的气息,这是有故事的地方,从地上的石板砖头到书隐坊的电子铃声机和摇椅。小潘乃一介平民,能领悟的很少,但在天灯弄,在书隐楼,以及树隐人家,都有沉甸甸历史,这里,是曾经的老城厢。
在我家乡鱼一般都是水煮酸汤,而酸汤鱼也基本成了贵州黔东南的一道名菜。但在树隐人家,我有幸品尝到了地道的上海本帮菜,大哥亲手下厨做的红烧鱼,味道很正。而陈嫂的烧小菜也非常可口。大家喝着冰冻的啤酒,聊着树隐人家的琐事。
毛大哥应邀而来,听说这里石头部分和屋里的规划也融入毛大哥的想法。在木和石的组合下,树隐人家有了生机和灵气。
饭后一起上楼,坐在二楼书隐坊的沙发上,幽暗的灯光,除了宁静安详,没有了世俗的困扰,只是偶尔听到窗外有骑车的人走过,像是在述说老城厢的沧桑历史。在柔和的音乐里,我仿佛置身于80年代的老书房,慢慢品读别人的经历。
陈大哥的热情,让小潘很是感动,下午,当我们在书隐坊里聊天的时候,陈嫂已经包好饺子。陈嫂包的饺子很特别,形状像银包,但却是四瓣,据说是称作莲花包。形状佳,味道正,最主要的是里面的馅多。陈嫂告诉我,荷包的肉馅是用上好的瘦肉,还有菜市场买的新鲜荠菜;菜和馅要重新再剁碎,搅拌然后才开始包。很佩服自己的食量,居然吃了两碗。汤都不剩。
朋友们,下次有空,也去老城厢走走,到树隐人家坐坐,感受上海老风情,当然有幸的话还能品尝陈嫂的莲花包饺子。

▲2:七月阳光,总是那么热烈。

▲3:书隐楼门前的盆栽,依旧生机盎然,只是里面却布满了沧桑和萧条。

▲4:树隐人家

▲5:进门,看到显示器上熟悉的画面,感动啊!亲们!@潘昶永
我的微薄。

▲6:大哥家的喵咪,特可爱,镜头感很强呢。

▲7:红烧鱼,

▲8:品尝本帮菜,可口。

▲9:陈大哥,热情的上海宁!

▲10:陈大嫂,一样热情大方。

▲11:紧凑的小屋,准备开饭了。

▲12:小潘的到来,给嫂子带来麻烦了,菜很好吃。

▲13:啤酒是要倒满的

▲14:还没动筷子,话匣子就打开了。

▲15:幸福
▲16:扁担的故事。

▲17:扁担的故事

▲18:饭后,坐下来聊天。

▲19:安静的书隐坊

▲20:幽暗,舒适。
▲21:陈嫂包的莲花包,好看吧!

▲22:

▲23:好恰!

▲24:坐下来一起聊天。

▲25:谈笑风生
在聊天中,小潘也顺便拍摄了树隐人家的一些景物;
感觉很有情趣,发上来与大伙分享。

▲26:
▲27:

▲28:楼梯

▲29:浮雕,小模型

▲30:大哥家的一号工程已经竣工。在老城厢里,我看见很多大娘还提着马桶去公共厕所。

▲31:罐

▲32:窗台

▲33:三楼的洗手台

▲34:

▲35:二楼的摇椅

▲36:烛台

▲37:衣橱

▲38:标志

▲39:沙发!
相关资料:
树隐人家:上海市黄浦区天灯弄84号
陈先生
Tel: 021-63667683
1580192122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