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打,父母怎样帮他
(2014-12-15 23:02:29)
标签:
育儿 |
孩子被打,父母怎样帮他
现象
“妈妈,小强今天又打我了。”
“我把红红的自动铅笔弄坏了,但她还不知道,我该怎么办?”
“幼儿园王老师说,如果还不会做这些题就不要我了。”
……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在与小朋友、老师等人的交往过程中,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当孩子遇到问题时,许多家长都会出面帮助孩子解决:“哪个小强?我去找他,看他敢再打你!”“什么样的自动铅笔?妈妈给她买一支。”“老师敢不要你?我是交了钱给幼儿园的!”然而,太会帮助孩子处理问题的父母往往容易教出依赖心很强的孩子,让孩子逐渐丧失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应该从旁辅导,帮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判断:孩子是否有能力自己解决
家长应该对自己孩子的能力有充分的认识。当意识到孩子完全能够应付问题时,就让他自己去解决。即使孩子向家长求助,家长也应果断地对孩子说:“这个问题你自己解决。”在这种反复强化的过程中,孩子才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处理”的概念,摒弃依赖他人的心理。
策略: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哪些
如果出现的问题对孩子来说确实有难度,那么家长就应帮助孩子分析,寻找解决方案。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出来的,需要不断积累经验,不断锻炼。家长可以经常假设一些问题,跟孩子进行情境讨论。比如:“幼儿园的小朋友经常打你怎么办?”“你玩积木时小朋友总搞破坏怎么办?”等等,家长要鼓励孩子尽可能多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当孩子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他可能会慢慢顺着这个思路去寻找对应的解决方法。
决定:哪个方案最可行
询问孩子:“你认为哪个方法对你最有用?”让他自己做决定,以确定孩子是否真正了解问题,并明白为什么某一个解决办法最可行。如果父母认为孩子所提出的解决方法不可行,比如在寻找“小朋友打我”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时,孩子可能提出“打回去”“不跟他玩”,父母这时就应帮助他们了解这个方法可能产生的结果。“如果这么做,想想会有什么结果?”父母要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再让孩子考虑先前所提出的办法。
对孩子提出的任何解决办法,不管看起来多么幼稚或牵强,都不应指责或嘲笑。相反,要肯定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
行动:鼓励孩子亲身实践
孩子遇到问题后,在父母的帮助下共同寻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这只是一个思考分析的过程,是为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做准备。分析出的方法需要在以后的生活中进行实践,即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应该这样去解决。所以无论如何,必须要鼓励孩子在一段特定时间内去做双方同意的解决方案。当然,很多时候,由于具体情况不同,所采取的办法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还要灵活把握。在无数次的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孩子才能逐渐掌握自己解决问题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