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心理健康与亲子关系
文:黄健辉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包括这五类情感需求的满足:安全感、尊重、爱、归属和肯定。只要这五种情感没有得到满足,孩子就必然会呈现出症状和问题,也可以讲,只要是孩子出问题了,背后一定有这五种情感没有得到满足的根源。
安全感:陪伴在一起,不被遗弃和抛弃,受到关注,不被恐吓;
尊重:尊重孩子表达情绪,尊重孩子表达想法,你可以不赞同他的想法,但要有允许他表达的风度,时时把孩子当作社交场合的朋友,这样你就会尊重界限。
爱:爱需要表达出来,同时要以孩子是否接收到、是否感受到为判断标准。爱有五种表达方式:语言表达关爱、肯定,身体的接触、拥抱和爱抚,送礼物,精心陪伴,服务的行为。
归属:无论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说:不要你了!你给我走!你出去!不准回家!你不是爸妈生的!你不是我的孩子!这些话会从深层次、从资格上否定孩子存在的合理性,让孩子没有归属感,没有安全感。
家庭的归属感:任何时候,都承认孩子是家庭的一个成员,家庭里以有他这样一个成员而感到自豪。
兴趣爱好的归属感:要跟孩子有一些共同的爱好,陪伴一起玩。也要允许孩子跟其他的小伙伴一起玩,孩子在其他的系统中,也都需要有归属感。
肯定:首先是允许和接受,允许和接受孩子的行为、情绪以及背后的动机;肯定会让孩子觉得安全,被接纳;肯定还会让孩子觉得有价值,有意义;肯定会鼓励孩子主动思考,有主见,会让孩子从深层次上得到满足感。
这五种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
①父母、家庭里有吵架、打架、相互指责、抱怨的行为;
②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陪伴,被恐吓;
③经常被否定、指责、打骂;
④完全忽视孩子的想法,不尊重界限;
⑤忽略孩子的需求,当孩子有哭闹、愤怒的情绪时,弃之不理;
⑥打孩子、骂孩子。
4.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亲和孩子的关系,这包括:
亲密关系:父母亲可以呈现出父母、导师、朋友的角色,沟通渠道完全畅通,孩子很喜欢和父母一起,愿意讲心里话。
一般关系:不亲密,也不疏离,有的话愿意讲,有的话不敢讲、不愿意讲,有时会有压力。
疏离:不愿意在一起,一般都是怕被指责、被否定。
对立、对抗、怨恨:对着干,偏偏要惹父母生气,抱怨、恨。这种情况,也有可能是孩子为了引起父母亲的关注,而特意这样。
很多父母亲能够非常关注跟同事的关系、跟朋友的关系,却完全忽视与孩子的关系!
很多父母亲因为关注其他的一个点,比如——孩子是否穿足够多的衣服、是否吃饭、是否有做作业、是否看电视太多了……而完全破坏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