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的“伙伴教育”不可偏废

(2013-03-24 23:05:02)
标签:

同龄人

心态

儿子

情感体验

元凶

育儿

分类: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专栏
孩子的“伙伴教育”不可偏废
文/范杰

    案例     
    同桌的成成和烈烈本是一对好朋友。一天忽然吵起来,并大打出手。成成哭着回家,姐姐、姐夫闻讯来到学校,不分青红皂白地将烈烈打了一顿。烈烈也不示弱,第二天喊表兄带了一帮哥们,每天堵在成成放学回家的路上,见人就打,连打三天。在老师调解下,双方和解。没过多久,因为一点小事发生纠葛,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战争。第一次闹矛盾的原因,其实只为一句话,烈烈说成成:“你瞧你那个熊样,还是我朋友那,真给我丢人。”
    这些“独生”“独养”的孩子,在集体环境中表现出过分的自我和骄纵,“独”性过强,“容”性缺失,无法相处共事,亟待对他们进行“伙伴教育”。

    任性与不合群表现
    1.缺乏美德意识。谦谦君子之风,淳朴厚道之貌,宽容忍让之举。这些中华民族的美德,在这些孩子身上不见了踪影。代之而来的是霸气骄横,脆弱敏感,易怒善变,有的富于攻击性。
    2.缺乏规则意识。不懂先来后到,不知服从维护,不看势头火候。一事当前,只会从自己内心需求出发,满足不了就闹情绪,出情况。
    3.是缺乏合作意识。不懂什么叫团队精神,各人有各人的主张,谁也不服谁,遇事争高下,都想当主角。
    4.缺乏包容意识。不知忍让为何物,一言不和就翻脸,一眼不顺就叫嚷。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
    5.是缺乏分享意识。物质,荣誉,好的感觉,只想自己享受,不愿与伙伴分享。

    任性与不合群成因分析
    在充裕的物质条件和爱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彼此之间格格不入,难以相容。过去孩子们之间那些天真淳朴娇憨的童心童趣,被自私、功利、早熟、冷漠、霸气所取代,令人对他们的未来人生充满忧虑。
    任性与不合群,有竞争压力下人际关系紧张状态的折射,有独生子女大环境的因素,更与家长的不正确教育方法有直接关系:对孩子的监护零距离。孩子处在佣人般的服侍下或长辈式的指令下,独享一切家庭资源,孩子没有与兄弟姐妹相处的经验,对于同龄人之间的矛盾纠葛、心理调适,完全处于空白状态;现代文化背景下,孩子长期与电脑、电视为伴,对人际关系的体验,基本是动漫式的打打杀杀,吵吵嚷嚷,哭哭叫叫;家长人为的限制,使孩子的交往没有了纯真与激情,变得功利和短视;家长对孩子自私偏激的教育,“不吃亏”成了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信条;一些家长心胸狭窄,素质低下,不会处事的行为,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有一些家长缺乏成熟心态,对孩子们之间的小小的矛盾纠葛,或一些无伤大雅的逗闹过于较真,上升到道德和意气的高度,参与其中,致使矛盾冲突升级。
    孩子从独生到独立,是一个从小家庭走向集体走向社会的复杂过程,伙伴交往是沟通的桥梁和成长的手段。这种同龄人之间的平等交流、双向互动、互为参照、融汇信息的“伙伴教育”,是任何家庭无法替代的。尤其伙伴之间常常出现的争吵、摩擦、冲突以及伴随而来的委屈、恼怒、伤痛、愧疚、失落等情感体验,是孩子难得的宝贵经验。尤其是打架后的和解,误会里的冰释,隔膜中的沟通,以及集结群体共生共荣的经历,对人际交往是一个很好的历练,对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组织协调能力,具有很大的裨益。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任由孩子的自私任性与不合群发展下去,孩子的心理会出现扭曲,孩子的路会越走越窄。

    新闻链接
    2008年1月25日晚自习时分,湛江雷州市第二中学发生的“辍学青年夜闯校园行凶案”,导致两名无辜学生死亡,一名老师和三名学生受伤,凶手从六楼跳下身亡。凶手陈xx系该校学生,因为性格孤僻,行为乖戾,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多次转班。案发后,在陈的书桌里发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去了这么多班,都被你们抛弃,我要杀死你们。”
    剖析国内外一些校园和居民区凶杀案的元凶,大多是性格孤僻、心胸狭窄、不能与大家和睦相处的人,因为一点不值得的小事,痛下杀手,酿成惊世大罪,留下千古遗恨。血的教训值得汲取,未来的忧虑更需要我们思考。
    孩子的成长需要伙伴和朋友,需要成年人的理性引领和耐心帮助。家长要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伙伴教育”。

    “伙伴教育”对策   
     1.放手让孩子交朋友。报载,一个老板的儿子遭到绑架,紧急中想到一个偷偷交往的拾荒人的孩子。在那个孩子和家长机智掩护下,被绑架的孩子成功逃脱。朋友没有好赖之分,任何朋友都是孩子人生路上的老师和同路人,要放手让孩子按照情感需求,从兴趣出发,自己决定与谁做朋友,不可出于功利心理,武断地限制孩子的自由交往。
    2.孩子创设交友的环境与条件。及时送孩子进幼儿园,带孩子走亲访友,让孩子有机会与同龄人接触、交流、游戏。特别是利用好节日团圆和聚会的好时机,陪伴孩子扩大交友,收获友谊。假期更要多多创造机会,带孩子走出高楼的狭隘空间,走进人群,融入社会,在与各类人物的交流中,长见识,增本领。
    3.给孩子必要的灌输与指导。教孩子学会沟通与交流,学会体察别人的感情,了解别人的需求,懂得将心比心的道理。学会接受别人,接受现实,接受不完美。学会服从大局,维护和谐,从小就牢牢树立团队意识,为未来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促进事业发展夯实基础。
    4.引导孩子多读书,从博大精深的人类文化和精神财富中,吸取营养,滋润心灵,涵养魂魄。让中华民族善良真诚,儒雅谦逊,忠孝悌和,急公好义的民族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5.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以自己成熟练达的心态,冷静沉稳的性格,宽广豁达的气度,包容四海的胸怀,以及亲和阳光的形象,为孩子树立永驻心灵的美好形象,引领孩子向着快乐幸福的未来,豪迈进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