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知识,防卫机制的类型(6)
(2010-07-07 10:29:26)
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理知识-边学边思边用 |
(五)建设性防卫机制
在防卫机制中较好的一类,是向好的方面去做补偿,是属于建设性的,它可分为认同和升华两种类型。
1、认同(identification)
在人生中,每个人都有一些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完成,而其中主要的一项就是完成“认同”的历程。“认同”始于儿童至青少年期成为主要发展任务。儿童用来学习社会团体态度与习惯,青少年用来找寻自我、肯定自我。因此心理学家们一致认为“认同”是协助人格发展的重要方法。但精神分析学派的说法,“认同”虽是儿童学习性别角色所必须,如使用不当也可能成为一种防卫反应。“认同”意指个体向比自己地位或成就高的人的认同,以消除个体在现实生活中因无法获得成功或满足时,而产生的挫折所带来的焦虑。就定义来说,认同可借由心理上分享他人的成功,以为个人带来不易得到的满足或增强个人的自信。例如:一位物理系学生留了胡子,是因为他十分仰慕系中一位名教授,而该教授的“注册商标”就是他很有性格的胡子,此学生以留胡子的方式向教授认同。其他如“狐假虎威”“东施笑擎”都是认同的例子。 认同有时也可能认同一个组织。例如:一个自幼失学的人,加入某学术研究团体成为该团体的荣誉会员,并且不断向人夸耀他在该团体的重要性。
2、升华(sublimation)
升华一词是弗洛伊德最早使用的,他认为将一些本能的行动如饥饿、性欲或攻击的内驱力转移到一些自己或社会所接纳的范围时,就是“升华”。例如:有打人冲动的人,借锻炼拳击或摔胶等方式来满足;喜欢骂人,以成为评论家来满足自己;想杀人,以“外科医师”或“屠夫”(杀猪、杀牛)工作为职业来满足自我本能的冲动。上述例子都是一种升华作用。一生命运多命运多舛的西汉文史学家司马迁,因仗义执言,得罪当朝皇帝,被判处宫刑,在狱里,他撰写了《史记》。《少年维持的烦恼》作者歌德,失恋时创作了此一书,他们都是悲恼中之坚强者,将自己的“忧情”升华,为后世开创一个壮观伟丽的文史境界。 弗洛伊德之女,安娜·弗洛伊德(Freud,A。)于1936年发表《自我与心理防卫机制》一书,并于书中将防卫分成十种类型。她认为其中九种防卫常见于神经质的成人与正常的儿童,唯“升华”不管在成人或儿童,都是正常健康的。
升华是一种很有建设性的心理作用,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必需品,如果没有它将一些本能冲动或生活挫折中的不满怨愤转化为有益世人的行动,这世界将增加许多不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