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因为暗示(何伟 )
(2010-02-09 21:51:45)
标签:
杂谈 |
又临周末,知你要考试不能回家,我空落的心无法把固有的“周末情怀”淡化。要知道几乎每个周末,都有母子间近两个小时的“谈心”节目。难怪很多人说我们母子像无话不谈的朋友。一直以来你的心怀都是敞开着的,对我无所不谈。可是我却有很多话,面对你清澈如水的眸子,一直无法说出口。这些年来,那些隐密在内心的沉痛和内疚,那些在你成长过程中因我的无知而犯下的无可弥补的过失,就让它在今天从笔端冲决而出吧……
你知道吗?每每看到你的数学学习是那样吃力的时候,看到你因为数学成绩上不去而苦恼的时候,我的内心就如被万千虫蚁噬啮一般难过……
当妈妈也是你现在这个年龄的时候,带着青春的激情与梦想走进了高考考场,结果因为数学成绩的影响没能考取我最憧憬的院校,这成了我耿耿于心的憾事。数学,成了我的一个梦魇。
在你呀呀学语的时光里,你是快乐的,我是无忧的。当你读学前班为上小学做准备的时候,我忽然意识到,不能让儿子重蹈我的覆辙。于是,你那聪明的妈妈给你讲了她当年的故事,其语重心长痛心疾首之情状,现在我还能想像得出。听了我的故事,满脸稚气的你扬起清澈的眸子:“妈妈,数学是不是像大老虎一样吓人啊?”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非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愚蠢,反而还自以为故事发挥了作用。其实这已在你的心里埋下了“数学是可怕”的种子。接下来就是无休止的数学训练,在你有了上好的表现的时候,我总以为那是自然的。因为担心你骄傲,所以我吝啬着赞赏的言辞。当你出现失误或者效率不高的时候,我会毫不留情横加训斥,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做不准确!这样的话语近乎成为我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儿子,我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这样的声音:“孩子的数学一定要抓好,不能让他像我当年一样。”这是我和你父亲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并且从没有顾忌过你是不是在身边,是不是在听。也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我带你去小学校报名上学的那一幕。那天,天气也像我们母子的心情一样晴好,你我手牵着手来到报名处,老师在验了户口等材料后,看着活泼的你,喜欢地问道:“小朋友,7加8等于多少啊?”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你竟然做了这样的回答:“问我妈吧!”
我想,这件事你应该记得的,因为我还曾把它当成一个笑话多次述说着。那时,数学已经让我“智昏”,面对你的回答,我一点也没有意识到问题已经出现。现在想想,那时在你稚嫩的心田里已经埋下了数学难学的不自信种子,而播种这种子的人竟然是你的母亲,并且还打着爱的名义。
上学后,你并没有按着我的预设而发展,相反,上学前训练的数学“技能”都因为过期而“作废”了,原因是你厌学了,尤其抵触学习数学。你总认为它很难学,你还认为连那么强大的妈妈都没学好的东西,自己是不可能学会的。当时的我如果有现在的理性,我不会去计较你的分数,而要更多地去关注你的心理。遗憾的是,我仍然执迷着。有了你的分数差距为左证后,我就名正言顺地招摇着“我儿子数学不好需要补习”的旗帜送你去补习班,寒暑易节,从未间断。可是分数呢?不仅没有如我希望的和补习班老师夸奖的那样大步提高,反而……
每次期中期末“大考”后,我们母子在一起的时候,要是有人问到考试成绩,你总是这样回答“问我妈吧”,然后或者顾左右而言他,或者沉默不语。上初中后,渐渐地,我发现原本活泼多话的你,变得寡言了,无论学习还是做事,都畏首畏尾,颠倒错乱,并且常常把我的好恶作为衡量自身行为的标准,越想做好越做不好,连本来有能力做好的事情也弄得一塌糊涂。
那时,我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万念俱灰的感觉多日笼罩着我的心头。痛定思痛,我反省着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内心谴责着自己曾经的自以为是。但我清醒地知道,天还没有塌,日子还是要过的,你的人生之路应该是充满光明的,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是某一学科的分数,而是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心理,我们不能在没到人生起跑线的时候就输在心理上。
孩子,你还记得吗?那个时期,我不再因为分数而歇斯底里,也不再因为名次而唉声叹气,更不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学习好了。那时,我唯一的愿望就是你能够身心健康。自然的,在有人询问你的考试成绩时候也收起了那点可怜的虚荣。我还清楚记得这样一个故事:一次考试后,我们手拉手在街边散步,一个热心的老朋友迎了过来:“考试了吗?都打多少分?班级排第几呀?”你不愿意出声,我就很平静地向她报告了你的成绩,并且还特意强调:“我很满意这个成绩,孩子一直在努力,相信会更好。”
告别了那位阿姨,我发现你用异样的眼光打量着我,我懂得那眼光中的含义,你是在用眼睛说:妈妈怎么不怕丢人了呢?怎么会满意我的成绩了呢?她相信我?看着你的眼睛,妈妈的心有说不出的难过,“摧残”两个字立时浮现在我的脑中,我克制着自己,对你说:“儿子,你听说过‘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句话吗?”“听说过。”“明白是什么意思吗?”“我都是初中生了,这还不明白?”兴奋的情绪写在你的脸上,我很高兴。
“儿子,这句俗语是要求子女的,反过来也应该这样要求母亲,母亲也不应该嫌弃儿子,其实,学习成绩不好不是丢人的事情,你热爱集体,团结同学,遵守纪律,那些老师都那么喜欢你,以后,你我都不要为分数的问题感到窘迫难堪了,谁要是问,我们就坦然地回答,再说,我们努力了就问心无愧了,你说是不是?妈妈以前的做法不对头,今天,向你道歉啦——对不起!儿子。” 看我一脸的郑重,你虽不安但也感觉到了我的真诚。
从那以后,我们经常一起逛书店,你看你喜欢的科普、科幻书,我寻找指导家长教育孩子的书。在学习中,我越来越认识到做为家长的我,虽然受过高等教育,但是,在子女教育方面欠缺得太多太多……
有了这样的开头,我们携手一步步在人生的旅途上共同成长着——曲折,但方向明确;艰难,但心不再沉重。
终于,我们穿过云雨走出泥淖,自信的阳光重又洋溢在你的脸上——参加讲演比赛,获得好名次,军训获得优秀学员称号,高二年级在老师的推荐下担任了班长工作,深得各学科老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的信任,尽管你的数学成绩依旧薄弱,但是,你不躁不馁不放弃。我发现,不理想的数学成绩一点也不影响你在我的心中的优秀,相反,你的执着,你的不服输倒成了我的骄傲。
儿子,知道吗?促使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因素是多元的,就如生命成长需要多种营养一样,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体的发展。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数学重要数学难学”这一消极信息一直暗示着你,弱小而敏感的你在它的压抑下,变得懦弱、自卑,而向你施加这不良心理暗示的人恰恰是你最爱、最信任和最依赖的母亲,这个事实成为我心中的一个“痛”,而这“痛”,已经超出了数学成绩本身。我也想过,即使我没有施予你这个不良的心理暗示,或许你的数学成绩会比现在理想,即便不是,至少你的学习生活应该是快乐的呀,剥夺了你童年快乐的分明也是我呀!
假如还能再做一次母亲,凡俗的我仍不会是个完美的母亲,但是,我不会再让不良的心理暗示像阴影一样遮住你了。然而“假如”并不成立,但我也不再如当初那么懊悔了,心绪已平静了,因为上天公允,赐我一个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好儿子。
今天,我之所以把它写下来,是想让你知道,每个人在生活中总会接受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暗示,这些暗示有的是积极的,有的则是消极的。在以后的日子里,不管是做什么,你都要学会给自己积极的心里暗示。学会自己制造灿烂的阳光,来照亮自己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