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校园助“经济困难生”心灵走出贫困
“老师,这个学期我的生活费已经够了,赵先生的资助能不能转给其他更需要帮助的同学……”——这是大一困难生陈瑾面对每月200元无偿资助时,对辅导员老师说的话。
初见陈瑾,是在新华网报道我校“绿色通道”老师为她办理资助手续的照片上。时隔三个月,端坐在我们面前这个开朗洋溢着自信的陈瑾,已丝毫不见初入大学时的青涩和拘谨。“我很平凡,没有刻意地去做什么。如果一定要说理由,那可能是觉得自己接受的爱心太多,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吧。不过当时没有亲口和那位赵叔叔说一句谢谢,现在想起来觉得很不礼貌。”淡淡的言谈举止间,她依然保持山里孩子特有的朴实和诚挚。“我喜欢读别人的事迹,有很多感动。比如洪战辉,他的故事让我掉泪。”初见陈瑾,是在新华网报道我校“绿色通道”老师为她办理资助手续的照片上。时隔三个月,端坐在我们面前这个开朗洋溢着自信的陈瑾,已丝毫不见初入大学时的青涩和拘谨。“我很平凡,没有刻意地去做什么。如果一定要说理由,那可能是觉得自己接受的爱心太多,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吧。不过当时没有亲口和那位赵叔叔说一句谢谢,现在想起来觉得很不礼貌。”淡淡的言谈举止间,她依然保持山里孩子特有的朴实和诚挚。“我喜欢读别人的事迹,有很多感动。比如洪战辉,他的故事让我掉泪。”
文章引用自:天津科技大学校园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