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州吴江区震泽古镇

(2019-01-14 15:44:00)
标签:

古桥

历史

旅游

文化

佛学

分类: 游记(江浙沪皖篇)
    震泽古镇在江苏境内,是这次德清自驾游回程上的附加项目,因为游览了新市镇的刘王庙,发现回程出发时间较早,于是,临时增加了苏州吴江区的震泽古镇。
    车到震泽,就在停车场停好车,等着另外两辆车的到来。不想导航的毛病,给他们指了小路,虽然近了一点,但是没料到修路,成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局势。还好两位司机都是身经百战,就在就近停车,看着镇上的高高宝塔向景区徒步,居然走在我们的前面。
    震泽是太湖的别称,能够用震泽来命名的古镇,整个太湖流域,也只有苏州吴江区的震泽镇。加上以前就来玩过,虽然网上不断有特推文章,说是“藏在深山无人识”,都只是怕游客不来吧。其实,震泽是有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江南蚕丝文化的发源地,应该也是苏嘉杭平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只是由于附近的几个水乡小镇宣传力度太大,反让人家占了先机。
苏州吴江区震泽古镇

苏州吴江区震泽古镇

苏州吴江区震泽古镇

 
    走进古镇,最先引人注目的便是古桥和古塔。古桥是历史悠久的禹迹桥,相传与大禹治水有关。建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六十多年后的乾隆四十四年(1779)又重建。所以现在看到的桥比较年轻,比昨天在德清看过的同样是单孔石拱桥,寿昌桥小了七百多岁。据说禹迹桥的桥拱的东西两侧有两副桥联值得一读,可惜天气不好,没能注意,而手里的景区简介又过于简单,居然连禹迹桥本身都没有介绍,更不要说那两副桥联了。桥东面:“善政惟因,不易大名仍禹迹;隆时特起,重恢古制值尧巡”,桥西面:“市近湖漘,骄肩无俟临流唤;地当浙尾,绣壤应多题柱才”。东面的联语。上联是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政治清明,盛世相承,功比大禹,因此。此番重建时桥名不改了,仍为“禹迹桥”。桥西的联语:上联说,繁华的震泽市集邻近太湖頔塘,人们肩挨肩在街上走着,中间丝毫没有夹缝,人们隔着河相互招呼着。这是指重建禹迹桥后给市民来往带来了方便。下联之意是:震泽地处浙水之尾,在这锦绣之乡,更应为国多提供些栋梁之才啊。上联是应景之语,下联方为真意所在。实际上都是吹捧皇帝的歌功颂德之作,想升官发财的人很注重,我等山人,不看也罢。
    震泽古镇的地形,是一个由西向东两条河流汇合的水叉。实际上,頔塘河原先是穿过古镇的唯一河流,而北面的宽一些在地图上称作頔塘河的河流,并不是頔塘河。所以,古镇的大部分建筑形态是沿着禹迹桥横跨的頔塘河展开的。据说,河北的宝塔街上以前有许多寺院庙堂,如今只保留了慈云寺和慈云寺塔。且由于寺院建筑较低矮,最显著的就是慈云寺塔了。走进慈云寺,说是还要收门票,有点意外。实际上收门票的僧人猫在边上的耳房里研究他的书法。看到我们来了,也不说啥,由着我们从旁门左道进入寺院,有意识地放了一码。
    原来,出家人也不赞成收门票,他们要的是信众和香火,收了门票,除了游客,真正的信徒就不一定来了。   
 
苏州吴江区震泽古镇

苏州吴江区震泽古镇

苏州吴江区震泽古镇

苏州吴江区震泽古镇

    一般的寺院都是先有寺而后造浮屠,而这个慈云塔很特别,早于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的慈云寺许多年。相传始建于三国的赤乌年间,赤乌是东吴孙权的年号,一共有十四年,最晚的一年是公元251年,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年了。不过从宝塔现存的形态来看,翼角轻挑,六面玲珑,内有塔心,外有回廊,应该是座宋塔的制式,可能是宋代重葺的吧。这样,寺和塔的年龄就相差不多了。
    原来可以由塔内木楼梯登临远眺,这次则塔门紧闭,无福体验震泽八景之一,慈云夕照。看过寺院风光,转身出来,向僧人道了声谢谢,继续在宝塔街上,沿河向西走去。
 
苏州吴江区震泽古镇

苏州吴江区震泽古镇

苏州吴江区震泽古镇

苏州吴江区震泽古镇

苏州吴江区震泽古镇

苏州吴江区震泽古镇

苏州吴江区震泽古镇

苏州吴江区震泽古镇

苏州吴江区震泽古镇

    宝塔街上不少商铺,大多是做当地小吃和糕团的。看到一家窗明几净,古色古香,想起来是上次中午打尖的点心店,与同伴们介绍了一番,继续向前。
    街西端还有一个好去处,叫作“师俭堂”,是震泽望族徐氏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的祖产,现在也开发出来做游览。师俭堂原先是三面临水,前有頔塘河,西傍斜桥河,北面是藕河的一个面阔五间纵深七进的大院落。历经多年沧桑巨变,仍然保持着大户人家的风貌,只有房子而无住户,是2006年公布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次看过,就没有再进去。
    中午,就在街上的点心店吃些面条和馄饨,然后打道回家。
    几十公里高速公路后,各自回家,历时三天的浙江德清自驾游就画上了句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