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见敦煌(河西走廊之廿一)

(2018-12-02 22:01:45)
标签:

历史

旅游

文化

河西走廊

美食

分类: 游记(北京,西北篇)
    夜宿敦煌戈途精品酒店,就在党河右岸。之所以先说右岸,是没搞清楚党河的流向,一时间找不到北了。
    党河,发源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盐池湾自然保护区(肃北县分互不相连的南北两块,河源是在祁连山上的南面一块)。称之为党河,原因是蒙古语中称它为“党金果勒河”,翻译成汉字,就简称党河。党河汉称氏置水,唐叫甘泉,宋为都乡河。元代改成蒙古语的名字,沿用至今。 “党金果勒”的意思,是肥沃的草原,看来古时的敦煌和今天还是有点不同的。
    据说党河中国唯一自南向北流淌的河流,是疏勒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当然,祁连山上融冰融雪淌下来的水流不止这一条,只是许多水都是以地下水流的形式,形成泉水再出现,实际上的流向是一样的。
    于是,根据党河的流向,确定我们住宿的地方是党河的东岸。

初见敦煌(河西走廊之廿一)

初见敦煌(河西走廊之廿一)

初见敦煌(河西走廊之廿一)

初见敦煌(河西走廊之廿一)

初见敦煌(河西走廊之廿一)

初见敦煌(河西走廊之廿一)
    党河是敦煌的母亲河,据此才有了沙漠绿洲,才有了敦煌。至于敦煌的名牌莫高窟,没有了党河流域的经济富庶,没有了众多洞窟供养人的资助,现在开凿在那里的洞窟可能就开凿到其它地方去了。
    大泉河,莫高窟的东面也有一条自南向北流淌的小河,它的源来自于东南面十里的一眼叫作“大泉”的泉水。实际上也是祁连山的冰雪融水。
    于是,就有了鸣沙山和三危山的两山夹一沟,就有了开凿莫高窟的山崖。

初见敦煌(河西走廊之廿一)

初见敦煌(河西走廊之廿一)

初见敦煌(河西走廊之廿一)

   莫高窟前一座大牌楼,由东向西,匾额上四个大字,“石室宝藏”。这是讲当年,僧人乐僔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向东看去,匾额上也是四个大字,“三危揽胜”,这是莫高窟面对佛光四射照耀下的三危山。实际上,三危山是敦煌八景之首,可惜时间不够,没能前往。
初见敦煌(河西走廊之廿一)

    鸣沙山,月牙泉,加上莫高窟,是敦煌的名片,当然要去,不再多说。
    到了敦煌,导游总是讲汉代的“列四郡,据两关”,实际上这讲的是汉代。历史上中央政权失去对敦煌的控制好几次,唐朝的安史之乱后,敦煌陷落在吐蕃的统治之下,直到张议潮的归义军政权重新恢复唐朝的统治。
    宋朝,党项族人的西夏又占据了敦煌,直至纳入元朝的版图,才恢复了中央政权的统治。这就是在莫高窟里,许多唐朝人描绘的美丽壁画被稍有逊色的西夏壁画所覆盖,只有在西夏壁画剥落的地方,才能显出唐代壁画美丽原形的缘由。
    敦煌向西不多远,就是阳关。再向北,是玉门关。这两个两千多年前汉朝向西的重要关口,应该是河西走廊的西端,据两关才能列四郡。可是从明朝退守嘉峪关,这个河西走廊最窄的口子时起,中间有两三百年时间,两关不是中央政府控制的,直到清朝中叶。所以,河西走廊有那么一段日子只有半条,四郡也只有张掖和武威两郡。丝绸之路在那时,到敦煌是要做外贸的。
 
初见敦煌(河西走廊之廿一)

初见敦煌(河西走廊之廿一)
    整整一天游览风景文物,入夜又沿着党河行走。想起了夜市,乘车前往体验。
    敦煌夜市,原来的名字叫沙州夜市,近年来改成现在的名。地方不变,场面宏大了很多。可能过了旺季,很多排档都在等着客人光顾。大多是些小吃摊,各种面食加上烧烤,估计不久前的生意就很兴隆。
    夜市场子的外面,是小商品的摊子,摊子上都有自备的灯光,主人吆喝加上顾客还价,很有点热闹场面。
夜市的主街口,一个反弹琵琶伎乐天的雕塑,有点旧了,且没打灯光。和场子里面不能比。
初见敦煌(河西走廊之廿一)

初见敦煌(河西走廊之廿一)

初见敦煌(河西走廊之廿一)

初见敦煌(河西走廊之廿一)

初见敦煌(河西走廊之廿一)

初见敦煌(河西走廊之廿一)

初见敦煌(河西走廊之廿一)
   入夜,返回酒店休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