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石塘老叟mole1952
石塘老叟mole1952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575
  • 关注人气:1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鸣沙山和月牙泉(河西走廊之二十)

(2018-11-29 07:20:38)
标签:

河西走廊

历史

旅游

文化

娱乐

分类: 游记(北京,西北篇)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敦煌的名片,大家一早就乘车到了停车场。进入景区大门,因为昨夜的大风,今天看上去风景还像是在沙尘里。

大门右边,发现那些国庆期间由于游客众多而被累到趴下的沙漠之舟们,都卧在沙地上悠闲地等客,不由得有了尝试一下的念头。

鸣沙山和月牙泉(河西走廊之二十)

骑过马,骑过毛驴,甚至在年幼时还骑过山羊,可骑骆驼还是第一次。尤其是驭手见我身材高大,怂恿我去骑一峰比其它骆驼都要高过一个头的灰白色大骆驼,还真有些心慌。

坐在骆驼双峰间的鞍子上,按照骑马的要领,脚往驼镫里一伸,两腿一夹,想立得舒服一点。这才发现,我的腿长,吊镫的带子短,无法站立自如,有点不舒服。 随着驭手一声令下,骆驼们依次站了起来,到底比马背上要高多了,显得有些威武。

鸣沙山和月牙泉(河西走廊之二十)

鸣沙山和月牙泉(河西走廊之二十)

骆驼是五峰一队,一个驭手拉着第一峰,然后一峰接着另一峰。我骑的这一峰大骆驼排在队尾,就好像是监军一般。

随着骆驼的行走,这才发现,骆驼高大,腿长,走起来颠簸幅度大,自己的腿放得太高,用不上力,乘骑还是蛮辛苦的。 好在是行进在沙漠里,加上骆驼四腿的缓冲,不一会就适应了上上下下的起伏。 放眼四望,黄沙一片,不时有风吹来,空气中充满了细细的沙尘,体验了一番飞沙走石的环境。

一路上几次停下来,由驭手帮忙拍照,站立在短了不少的驼镫上,高出驼峰许多,双臂一张,一副威风凛凛的架势,是为“张掖”。

驭手也很辛苦,牵着骆驼走在驼队的最前面,一队五峰骆驼都听他的指挥,时而在沙坡上平行,时而拉着骆驼上坡。

耳边忽然响起了年轻时玩过的二胡曲《拉骆驼》,当初没有认识,以为是轻松惬意的游玩,实际上却是如此辛劳。

一个小时过去,驼队沿着之字形的路线,走到了月牙泉边的鸣沙山下。 终点到了,胯下的骆驼前后腿次第跪地,让我们从它的双峰间下到沙地上。

沙漠之舟上的短途旅行结束,与坐骑和驭手道别,羡慕地遥望着鸣沙山顶上向下滑沙的年轻人们,向着著名的月牙泉走去。

鸣沙山和月牙泉(河西走廊之二十)

鸣沙山和月牙泉(河西走廊之二十)

鸣沙山和月牙泉(河西走廊之二十)

鸣沙山和月牙泉(河西走廊之二十)

鸣沙山和月牙泉(河西走廊之二十)

鸣沙山和月牙泉(河西走廊之二十)

鸣沙山和月牙泉(河西走廊之二十)

沙漠上走路,觉得脚下软绵绵的,用不上力,每走一步,沙子几乎埋到脚踝,阻力很大。一步步走到月牙泉边,看上去水有点浑黄,甚至在我走近它时,都没有及时发现它的存在。

走到服务站点问了一声,月牙泉在哪?他们向我身后一指,笑着回答,这不是吗?真是好笑,这么大的一个水面,我居然视而不见(最漂亮的那张图是网上借来的)。

鸣沙山和月牙泉(河西走廊之二十)

鸣沙山和月牙泉(河西走廊之二十)

鸣沙山和月牙泉(河西走廊之二十)

鸣沙山和月牙泉(河西走廊之二十)

鸣沙山和月牙泉(河西走廊之二十)

仔细地端详了一会儿,结合手机上的地图,才搞清楚自己所在的方位。原来月牙泉东西长,南北短,新月形的那个凸出的半圆朝北,以月泉阁为主的那一片仿古建筑则正好在月半弯的中心点。可以滑雪的鸣沙山丘,则在它的东南方向不远的地方。

著名的莫高窟,则在南面沙山的背后。

许多旅游文章都描述或者解释了月牙泉的形成和它和鸣沙山之间的依存特色,亦有美丽的照片相衬托。亲临现场,深感沙山脚下一汪清泉的奇异。只是和来前欣赏到的照片有些不同,水不如照片上的清澈,面积也不及资料上讲到的大。据说前几年泉水几近干涸,经过多管齐下的抢救,终于美景恢复。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月牙泉原本就是在党河故道上冒出来的,倘若祁连融雪的党河上游取水过量,就没有月牙泉了。

湖凹一面的岸边,一片仿古建筑群,都是近年来修葺或者复建的。最引人注目的是中间那座有着四层挑檐的六角形楼阁,叫作月泉阁。站到楼上向下打量,北向可以观泉,左右可以看沙坡,左公柳和泛爽亭近在咫尺,远处几株胡杨树,树叶一片金黄。背后是听雷轩,游人颇多,都是做好准备,拍照真忙,倒也别有风趣。

鸣沙山和月牙泉(河西走廊之二十)

鸣沙山和月牙泉(河西走廊之二十)

鸣沙山和月牙泉(河西走廊之二十)

鸣沙山和月牙泉(河西走廊之二十)

鸣沙山和月牙泉(河西走廊之二十)

鸣沙山和月牙泉(河西走廊之二十)

鸣沙山和月牙泉(河西走廊之二十)

鸣沙山和月牙泉(河西走廊之二十)

鸣沙山和月牙泉(河西走廊之二十)

鸣沙山和月牙泉(河西走廊之二十)

古建都有牌匾和楹联妆点,不少也是名家手笔。看上去像是古迹无异,细细看来却有些瑕疵。

有一副抱柱联甚至上下联的左右位置挂反,想上去又要怪罪于“农民工”了。文字很多,匆匆看过,不及细品。

下午还有重头戏,莫高窟参观,只好和鸣沙山月牙泉就此别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