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237886914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张掖大佛寺(河西走廊之六)
(2018-11-13 21:20:10)
标签:
河西走廊
历史
旅游
艺术
佛学
分类:
游记(北京,西北篇)
张掖大佛寺也是河西名刹,供奉释迦牟尼涅槃泥塑像。始称"迦叶(she4)如来寺"(此读音刚从佛教研究学者处学来,想到了叶公好龙的叶(she4)),又称"卧佛寺"。明永乐九年(1411年)敕赐宝觉寺。康熙十七年(1678年)改称宏仁寺。该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1098年)历时五载,至西夏贞观三年(1103年)竣工,历经明、清两朝扩建,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
张掖大佛寺现在不属佛教界的管辖,有点像是个政府管理的文物。当然,就它的文物价值本身来说,一点也不为过。大佛寺就在张掖市区,门前街就叫作大佛寺街。景区的山门像是一个沿街的门头,可山门的前后却都是气度不凡的大建筑。前面的广场一看就是近年来的产物,而大门里面却是历史悠久的文物。中门不开,一副楹联很有点意思:“睡佛非佛睡,只是我未醒”。
因为是西夏始建,寺院的取向是坐东朝西,正好顺应了午后的阳光。一进大门,眼前是一座木制牌楼,四柱三间重檐。两边的钟鼓楼看上去身量要比牌楼大一些。牌楼的横匾,题字像是有点年头了:“佛法无边”,“佛国长春”和“普放光明”。
走过木牌楼,前面是一广场,使得九楹平脊的大佛殿凸显出一副皇家气派,大殿一看就是按照皇家的规格建造的,只差没有上覆琉璃金瓦。大殿前的说明牌写着是“十一间”,可能他们把挑檐下的那一排廊也算进去了。大门前一副玄黄色的抱柱联:
“
睡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
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难明”,门框上一副青色楹联:“
创于西夏建于前明上下数百余年更喜有人修善果,视之若醒呼之若寐卧游三千世界方知此梦是真空”。感觉上抱柱联虽新,却好像比陈旧的那副青色楹联有禅意。上下两幅匾额分别为:“功德须弥”和“无上正觉”。从匾额的木雕框看来,下面的似乎立得更早些,应该是大佛寺的不可移动文物之一。
跟着参观的人群步入大殿,站在大佛的前面花了几十秒钟时间让眼睛适应殿内的暗淡光线,释迦牟尼佛的涅槃塑像渐渐地显现在眼前。按照说明,木胎泥塑中空的佛像身长34.5米,身后站着的十个弟子举哀的表情各异,南侧那个身着绿色衣裳的是佛祖的儿子罗睺罗,两大护法帝释天和大梵天分列南北两侧,就是佛祖释迦牟尼涅槃像的右
左
两侧,他们身上精美的衣着是依据西夏皇后的服饰雕塑而成的。顺时针方向绕着大佛瞻仰,可以看到大佛的目光随着注视的角度不同,也在发生变化。佛像周围的须弥座上,分列着十八罗汉的塑像,光线暗淡,无法看清他们的模样。殿内墙壁上还有色彩艳丽的壁画,一幅是西游记,一幅是山海经,没有了照明,基本上无法欣赏,全凭心神领会。
有点可惜,卧佛殿内不准拍照,直到几天后才在嘉峪关的展览馆对着展板上的照片翻拍到了佛祖涅槃像的全图。
走出大佛殿,后面的大殿叫作“艺术厅”,原址是寺院里的万圣殿,建筑物是迁建而来的张掖文庙的大成殿。陈列展览着张掖与佛教有关的艺术精品和重要文物以及大佛寺多次修葺的碑记和其它相关记录。
再向后一进原来是大佛寺的藏经阁,现在叫作经籍厅。里面保存着大佛寺的另一件重要的圣物,国内最完备的初刻初印本,《大明三教圣教北藏》。再加上其它佛教典籍共万余件。殿内也是不准摄影,只可认真地看过。楹联是“贝叶成文慈云永被; 天华散彩法宇弘开”,匾额为“般若藏海”(读作bo2re3zang4hai3)。背后白塔称为土塔,与藏传佛教塔相同,不可登临。
寺内东北角,还有一个山西会馆,可以一并参观,除了保存完整,与其它地方的无异,有牌坊,关庙和戏台。匆匆看过。
原本会馆正门可以当作寺院的后门走出,可能是因为时节已到淡季,游客仍需返回山门走出。于是,又多了一些欣赏大佛寺建筑的时间。再看过山门西面新建的大佛寺广场和石牌坊,张掖大佛寺的游览就告结束。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汉长城和明长城遗迹(河西走廊之五)
后一篇:
甘州小吃孙记炒炮和张掖钟鼓楼夜景(河西走廊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