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文庙(河西走廊之二)

标签:
河西走廊历史旅游文化 |
分类: 游记(北京,西北篇) |







左右分别是刘公祠和牛公祠,只识了名讳,未及深究。
中路建筑的西面,当是儒学院,目前仅存南面的忠烈祠,节孝祠和节义祠,未走到。
庙内古柏密布参天,环境古朴静雅。建筑庄严雄伟,雕梁画栋,檐角高挑。碑刻林立,牌匾高悬,实为世所罕见。
博物馆内很多西夏文物,时间不多,向管理员打听好方向,径直向展览在展厅背后的实物走去。
原来,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简称西夏碑),是迄今所见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西夏文和汉文对照字数最多的西夏碑刻。立于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年),原置武威大云寺,西夏时大云寺改名为护国寺。元灭西夏后,西夏碑被当时的有识之士砌碑亭封闭,才得以保存。清嘉庆九年(1804年),被武威著名学者张澍发现。民国时,西夏碑由大云寺移置武威文庙。近年又移置在武威西夏博物馆内。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前一篇:天梯山石窟(河西走廊之一)
后一篇:红场见闻-俄罗斯之旅(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