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临夏(九色甘南景,安多香巴拉-18)

(2017-12-07 17:37:03)
标签:

历史

旅游

文化

艺术

民俗

分类: 游记(北京,西北篇)
   今天(2017-09-16),上午从夏河县的拉卜楞寺边上的酒店出发,一路向北,没多久就出了藏区。车窗外看惯了的藏民的经幡没有了,换成了与清真寺风格类似的建筑。完全是另一番民族景象,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回族人聚居的临夏回族自治州。

    今天的游览日程,主要有两个景点。一个是叫作“东公馆”的原马步青宅。另一个就是临夏人引以为傲的八坊十三巷。
    据说东公馆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砖雕,走了一圈,发现和山西,安徽的一些宅子里的砖雕差不多。细腻的程度比安徽亳州的花戏楼还是有点逊色。
    屋里的陈列,已经不是马家原来的东西了,做了当地民俗展览馆。团体太小,没有请人解说,看看就好了。这个东公馆在解放后做了王震的住宅,接着又成了军队的驻地,所以,完整地保留了当初的原状,没有改做它用。也没有看到类似四川大邑县刘文彩庄园里刻意装扮的“水牢”等等。

 
临夏(九色甘南景,安多香巴拉-18)

临夏(九色甘南景,安多香巴拉-18)

临夏(九色甘南景,安多香巴拉-18)

临夏(九色甘南景,安多香巴拉-18)

临夏(九色甘南景,安多香巴拉-18)

临夏(九色甘南景,安多香巴拉-18)

临夏(九色甘南景,安多香巴拉-18)

临夏(九色甘南景,安多香巴拉-18)

临夏(九色甘南景,安多香巴拉-18)


    接着是离开东公馆几百米远的“八坊十三巷”,一个回族人聚集而居区域。到了才知道八坊的意思不是街坊,而是指回族人围绕而居的清真寺。巷就与我们通常的概念相同。
 
临夏(九色甘南景,安多香巴拉-18)

临夏(九色甘南景,安多香巴拉-18)

临夏(九色甘南景,安多香巴拉-18)

临夏(九色甘南景,安多香巴拉-18)

临夏(九色甘南景,安多香巴拉-18)

临夏(九色甘南景,安多香巴拉-18)

临夏(九色甘南景,安多香巴拉-18)

临夏(九色甘南景,安多香巴拉-18)

临夏(九色甘南景,安多香巴拉-18)

临夏(九色甘南景,安多香巴拉-18)

临夏(九色甘南景,安多香巴拉-18)


    有点与福建福州的三坊七巷相类似的格局,但又不尽相同。巷子里不少是展现当地民风民俗的店铺和院落,也有不少是改造好的院落和屋子租给商铺,或铺面经商,或陈列展览。
    买了一些回族特制的风味酸奶和点心先充充饥,接着就是去品尝著名的手抓羊肉,一个从未领教过的美食。年轻的女服务员的穿着是典型的回族女子婚后的打扮,头上戴着包裹起秀发的长长头巾。冒昧地问上一句,她的回答倒是很有趣,头巾是店里的工作要求,她本人下班后可以不包头巾的,因为还未结婚。
         先上桌的是传统的三炮台盖碗茶,除了茶水之外,各种辅助的添加物料都在桌上的托盘中,任客人随意添加。入乡随俗,胡乱添了一点,就有一个头戴回族小白帽的男孩来续水。
    各式点心尝过后,大盘的手抓羊肉出场了。第一盘是羊肋肉,看上去白白的,有些肥腻,但是,就着剥好的生大蒜头只吃了一口,就发现与无锡吃到的“藏书羊肉”完全不同。
既没有想象中的羊膻气,又不是肥腻得无法咀嚼下咽,真是美食哉。
    第一盘还没吃完,第二盘又上来了。这一盘才是最正宗的手抓羊肉的上品,羊颈肉。每一块都像是一件艺术品,四周是一圈带着羊皮的脂肪,里面是一片褐色的精肉,中间则是圆圆的脊椎骨。看着就是食欲大增,但又已经吃得过饱。不得已只好破例打包,把它当作晚上的宵夜。
 
临夏(九色甘南景,安多香巴拉-18)
 
临夏(九色甘南景,安多香巴拉-18)

临夏(九色甘南景,安多香巴拉-18)

临夏(九色甘南景,安多香巴拉-18)

临夏(九色甘南景,安多香巴拉-18)

临夏(九色甘南景,安多香巴拉-18)

临夏(九色甘南景,安多香巴拉-18)

临夏(九色甘南景,安多香巴拉-18)

临夏(九色甘南景,安多香巴拉-18)

    下午一路高速,到了本次出游的最后一个城市,甘肃省的省会兰州。
    (同行团友,吃饭不忘拍照,给我提供了手抓羊肉馆的美食资料,在此致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