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石塘老叟mole1952
石塘老叟mole1952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575
  • 关注人气:1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哥之美 (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2016-01-21 17:15:49)
标签:

旅游

文化

吴哥古迹

塔普伦寺

分类: 游记(港澳台和亚洲篇)
   1,塔普伦寺
    塔普伦寺(Ta Prohom)位于大吴哥城东门的东面。据说在网上,它的最大名气来自一部叫作《古墓丽影》的电影。
    没看过这部好莱坞大片,我对塔普伦寺的认识来源于,在现代的修复中,不是直接把那些在建筑中自由生长的树木除掉,恢复古庙的本来面目,而是让古庙与巨大的树木共生,保持人们重新发现它时的原貌的全新理念。只是在建筑的坍塌部分作了恢复。这是和柬埔寨政府合作进行修复工程的印度专家们的杰作。不然的话,也来个整旧如新式的修复,《古墓丽影》里的美景就不会有了。
    塔普伦寺是第二十二代国王:阇耶跋摩七世(公元1181-1219年)的代表作。是他为他的母亲建造的庙宇,称作“母庙”。在这个时期,吴哥王朝由印度教信仰缓慢地改变为大乘佛教信仰,国势也渐渐地上升到了顶峰。除了塔普伦寺以外,还有卜力坎寺(Preah Khan),即父庙;巴扬寺(Bayon),涅槃宫(Neak Khan)和最典型的由印度教向佛教转变的寺庙,几乎与塔普伦寺并列的斑黛喀蒂寺(Banteay Kdel)。大吴哥城最后修整也是在阇耶跋摩七世时期完成的。
    由于拍了好莱坞大片,塔普伦寺的游客明显地多于其它神庙。说实在的,我对把某地的宣传说成是某某影片的外景地有些不屑一顾。景观好,人文好,历史上有看头才是最要紧的。来不来就说是外景地,文明世界的古迹就沦落到了无锡的影视基地,假的三国故地,假的水泊梁山一般。
    塔普伦寺的正门也是在东面,下了车,要走过长长的引道。引道上铺了一层细细的黄沙,下面才是原始的石块。两边的林木比较高大,且没有修剪很多。路边一块用印度文,柬埔寨文和英文解说的说明牌,说明这里是在暹粒文物古迹委员会管理下印度和柬埔寨合作的修复项目。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寺门外就是一派典型的林木与古寺共生的景象,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寺和五百年生长的热带植物,在一个合适的环境下和平共处了好几百年,变成了相互适应,和谐生存的事物。古树扎根于古寺的建筑之中,古寺的建筑也成了林木的依存根基。当年的国王一定没有想到他处心竭虑为母亲建造的神庙,会被自然界改造成今天的这副模样。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场地上耸立着的现代吊机,标志着修复整理工作还在继续。可是树木和巨石的结合场景还是被刻意地保留下来了。今天的参观者看到的不仅仅是吴哥王朝鼎盛时期的伟大建筑和他们祭祀的神祇,同时也看到了四五百年来大自然的力量在这些人类文明的遗迹上产生的巨大改变。
    游客中有人是推着轮椅来的,一个老者看鼻子上接着氧气管子,看上去病得不轻。可是他还坚持着在家人的帮助下前来游览。享受着不平凡的人生。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从东门到西门,走了近一个半小时,满脑子都是那些巨大的古树和巨石搭建的庙宇的合成图像。出来时才发现,除了这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奇特景象,对吴哥王朝从信仰印度教转而信仰大乘佛教的转变过程却了解得很少。
    幸好还有一个斑黛喀蒂寺,就在它的边上,赶紧坐车赶过去,仔细地看看,以弥补在塔普伦寺的不足。
 


    2,斑黛喀蒂寺
    斑黛喀蒂寺东门的门楼和大吴哥城一样,也是一个高高的巨石堆砌的塔楼,表面雕刻了四个神祇微笑着的脸。不过,这几张面孔有些异样,都长着一副佛像的模样。下面就是一个深邃的门洞,进门后的道路还是保持着原始的状态。凹凸不平,上面铺的黄沙也没有遮盖住凸起的石头。没走多远,眼前是一个高起来的平台。狮子和蛇神的石雕守护在四周,显出威严气派,但又不失平和。游人稀疏,正好享受一番宁静。这是斑黛喀蒂寺的与众不同之处,大部分的团体旅游对此不感兴趣,少了一窝蜂似的以拍照为主要目的的中国观光客,景区就没有了常常听得见的热闹喧嚣。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门楣上的装饰,有了佛教徒的形象,和我们熟悉的唐僧取经的打扮有了几分神似。 门框柱子上的雕刻也不全是美女了,增加了手持利刃的金刚。有的还有着双手合十的形象,的确改变了一些信仰上的特征。有几个门框是用木头架子撑着的,看来,修复的工作也在进行之中。中间有些石屋的里面当地人还有着做佛事的装扮,这是其它庙宇中所没有的。原来的照片上还可以看到佛的塑像,可惜我并没有找到。
           

             


             

 
http://r.photo.store.qq.com/psb?/V13wXqRS2ILdiy/XYlvxs.f0m.ffsl33luys7v.Mpvc3I*Ii.f5n4oWZFM!/o/dGIAAAAAAAAA&bo=VQOAAkAGsAQFAAU!(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

 
    又是一条长长的引道,在高大林木的树荫下出了园子的西门。时间不短,用了一个小时走完了这个颇有特色的斑黛喀蒂寺,向着大吴哥城的方向进发。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又是一条长长的引道,在高大林木的树荫下出了园子的西门。时间不短,用了一个小时走完了这个颇有特色的斑黛喀蒂寺,向着大吴哥城的方向进发。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吴哥之美 <wbr>(11,塔普伦寺和斑黛喀蒂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