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的吴哥窟被称为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早就听说,早就向往。看到过许多网友拍摄的照片,风景优美,建筑独特。但是,吴哥窟究竟是什么样的景观,对它的历史和发现过程如何?我一直没有深入的了解,处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
网上能看到一组台湾学者蒋勋的讲演,叫作“吴哥之美”。前后两种版本,分别是近十集和近二十集。花了不少时间浏览过后,总算对吴哥这个熟悉的名字有了比观察照片和读着游人的形容更深刻的了解。
吴哥这个地方一千年以前是一个叫作伏南,叫作真腊的国家的首都。真腊国的疆域很大,从越南沿海到印度洋,几乎是现在整个印度支那包括部分泰国和印度边界的范围。因此,作为真腊国的国都,具有很高的古文明。在中国的历史上,三国时期的吴国,就通过海路和它有了交往。到了元朝,皇帝派遣了一个使团到真腊去考察,为首的人是温州人周达观,一年后回国,写了一篇《真腊风土记》。气候地理,风土人情面面俱到,好像特务情报一般。虽然此书在中国无人重视,可是却被深谙汉语的法国人翻译成法文,引起了法国探险家的兴趣,按图索骥,寻找传说中的文明古国,终于在吴哥这个地方找到了湮没在热带丛林中的五六百年的吴哥故城。原来真腊国被后起的泰国侵占后,都城被屠,死尸太多引起了瘟疫。国人迁到现在的柬埔寨首都金边,吴哥成了死城,加上地处热带,植物生长茂盛,很快就成了人迹罕至的森林。
十九世纪中叶,柬埔寨成了法国殖民地。法国人堂而皇之地将吴哥当作自己国土上的瑰宝来研究,而且取了许多名不副实的宫殿名称。又由于中国的许多文化遗存都是以窟来称呼,比如位于大同的云冈石窟,位于洛阳的龙门石窟和位于敦煌的莫高窟,中国人就把吴哥也叫作窟。实际上,吴哥可不仅仅是像龙门云冈这样的佛教石窟。
从宗教信仰来说,吴哥有着从善恶可以相互转化的印度教向着善恶分明且善最终要战胜恶的大乘佛教逐步演化的近千年的历史可看。
从建筑结构来看,吴哥的建筑物有着从砖石构,到砖构外面覆以灰粉,粉灰外墙上有着像绣花一样细腻的浮雕,再到纯石构,但是又继承了精细雕塑的传统的演变可看。
从城市的布局,也有着和信仰相对应的构想理念。有着王权威严的宣泄,有着对诸神的敬仰的特定布局,配合着日月星辰的出现建构,同时还有着大量留有想象空间的宽广布局,就好像中国画的留白一样。
雕塑表现的神祗,动物和人类的形象和他们的动人身姿,也有着给游人以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至于大量照片上反应出来的风光绮丽,那倒是应该放在最后的认知的景象了。
于是,每下愈况,对吴哥文明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敬畏,由此感觉到吴哥不是一个仅仅几个小时可以游历观光的地方。这使得我盲目地向往的念头变成了一种顾虑,是否可能在没有做好大量准备工作的前提下,花费大量的交通路途时间,而与这一人类伟大的文化遗产只有暂短的到此一游的机缘?
因此,婉言推脱了乐龄人朋友的邀请,断断续续地投入了文字考察和准备工作。先后阅读了《真腊风土记》的原文,几乎是全部观看了蒋勋先生的《吴哥之美》的视频,特别是在准备成行之前,在当当网上买到了蒋勋先生写的通信集《吴哥之美》。
于是,怀揣着一本蒋先生的书,按照旅游介绍的地图和网上下载的各式攻略,找了最合适旅游的时间,伙同妻和她的两个同学,做起了暹粒一地的吴哥古迹之旅。
加载中,请稍候......